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对照,实验侧行后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对照侧只暴露后交叉韧带而不切断,造模后第8,16,24,40周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对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8,16,24周两组内侧副韧带胶原分布、排列无明显差别;40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稀疏。②天狼猩红染色结果:8,16,24周实验组内侧副韧带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40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内侧副韧带的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6,24,40周时实验组比值显著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兔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短期内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特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对膝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睡眠情况、不良反应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术前3d起给予塞来昔布200mg口服,2次/d,持续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给予复合维生素片,术后予塞来昔布200rag口服,2次/d,持续至术后7d。术毕2组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48h,术后2、4、8、16、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调查患者睡眠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术后每日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2组间用药前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实验组各个时点的VAS值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VAS值(P〈0.05);实验组术后睡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需要芬太尼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用于膝部骨折手术具超前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改善睡眠满意度,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后交叉韧带(PCL)断裂对外侧胫骨平台组织学的影响。【方法148只家兔双侧膝关节随机配对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模,造模后第4、8、16、24周各随机处死12只,行外侧胫骨平台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结果】①大体观察,随时间延长,实验组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出现磨损,呈灰黄色,弹性差,骨赘形成。②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胫骨平台软骨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簇聚细胞出现频率增加。③实验组MMP-1、TIMP-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实验组MMP-1表达阳性率第4、8、16。24周逐渐升高,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IMP-1表达阳性率第4、8、16周逐渐升高,24周下降,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兔膝关节PCL断裂会引起外侧胫骨平台软骨退行性变,且该退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②MMP-1在PCL断裂膝关节外侧胫骨平台中的表达逐渐升高,而TIMP-1在PCL断裂膝关节外侧胫骨平台中的表达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造成MMP-1与TIMP-1的失衡,加速软骨退变。③MMP-1与TIMP-1表达增高提示MMP-1与TIMP-1可能参与了PCL断裂后外侧胫骨平台软骨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32例80-98岁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老年患者中,股骨颈骨折68例,转子间骨折6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2±4.6)d,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及肺栓塞、呼吸衰竭.108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2年,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股骨颈骨折术后1年平均(77.6±10.2)分,术后2年平均(77.3±9.3)分;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平均(84.6±9.8)分,术后2年平均(83.9 ±10.1)分.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PCL)不同程度断裂对内侧半月板体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新鲜成人正常膝关节标本12具(PCL完整组),膝关节0°、30°、60°、90°屈曲位,在200N载荷下,测试内侧半月板体部应变;然后将标本随机分为前外侧束(ALB)切断组和后内侧束(PMB)切断组,各6具,造模后,同法测试;再将12具标本的PCL完全切断(PCL全断组),同法测试.结果 膝0°屈曲位,内侧半月板体部应变在各实验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30°、60°屈曲位,内侧半月板体部应变在PCL完整组和PMB切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B切断组和PCL全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完整组和PMB切断组的应变绝对值均小于ALB切断组和PCL全断组的应变绝对值(均P<0.05);膝关节90°屈曲位,应变在各实验组之间均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绝对值表现为PCL完整组<PMB切断组<ALB切断组<PCL全断组.结论 PCL完全断裂,ALB断裂,PMB断裂对内侧半月板体部应变均产生影响,致半月板应力分布异常,为PCL断裂早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双叶轴型皮瓣同时修复手掌手背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人院的.采用分别以旋髂浅动脉、腹部浅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腹部双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的11例手掌、手背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均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其中3例皮瓣外形较臃肿者,于术后3~6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后外形满意。供皮区切口I期愈合。出院后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9例患者获随访,2例失访),术后6个月皮瓣深痛觉恢复,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保护性感觉均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术后6个月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采用腹部双叶轴型皮瓣同时修复手掌手背创面,手术简便安全.供区损伤小,术后患肢功能、外观佳,是修复手掌手背创面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软骨、后外侧结构及关节的松弛度等方面。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取12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200 N载荷下,测试膝关节屈曲0°,30°,60°,90°位时,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后将12具标本的后交叉韧带全部切断再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膝屈曲0°和3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膝屈曲30°~90°位时,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随着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膝屈曲60°和9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拉应变较断裂前明显增大(P < 0.05),其中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拉应变,而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在后交叉韧带完整情况下膝屈曲60°时为压应变。说明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对30°内的膝关节运动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内、外侧副韧带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背景: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建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三维有限元法对比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4种修复方法重建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肌腱后的效果。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括踝周的6块骨性结构、软骨和主要韧带。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三角韧带损伤、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重建模型。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上对模型施加外翻及外旋应力,比较重建后的踝关节生物力学。结果与结论:4种重建方法均不能使踝关节生物力学完全恢复正常,其中Kitaoka法在恢复踝关节外旋稳定性上最有效,Deland法在恢复踝关节外翻稳定性上最有效。提示4种内侧韧带肌腱重建术式中,Kitaoka和Deland法较其他方法能够相对有效的恢复踝关节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通过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相对数量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韧带的组织学性能。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兔保持较低生理负荷和活动度时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的变化。 方法:24只成年雄性家兔双侧膝关节配对为自身对照,实验侧行后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对照侧只暴露后交叉韧带而不切断,造模后第8,16,24,40周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对数量。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8,16,24周两组内侧副韧带胶原分布、排列无明显差别;40周时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稀疏。②天狼猩红染色结果:8,16,24周实验组内侧副韧带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总和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40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 0.05);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内侧副韧带的Ⅰ/Ⅲ型胶原纤维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6,24,40周时实验组比值显著分别小于对照组(P < 0.05)。说明兔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短期内对内侧副韧带组织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特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的重建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 目的:三维有限元法对比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 4种修复方法重建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肌腱后的效果。 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括踝周的6块骨性结构、软骨和主要韧带。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三角韧带损伤、Wiltberger、Deland、Kitaoka和Hintermann重建模型。在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上对模型施加外翻及外旋应力,比较重建后的踝关节生物力学。 结果与结论:4种重建方法均不能使踝关节生物力学完全恢复正常,其中Kitaoka法在恢复踝关节外旋稳定性上最有效,Deland法在恢复踝关节外翻稳定性上最有效。提示4种内侧韧带肌腱重建术式中,Kitaoka和Deland法较其他方法能够相对有效的恢复踝关节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