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开发有效、低毒的抗癌中药的有效途径为:①采取药效与毒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原药材、毒性成分(组分)和去毒药材的抗癌效果,建立科学的存效脱毒(减毒)方法。②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抗癌中药癌症毒理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价抗癌中药的毒性。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疗效为中心,确定抗癌新药的“效_毒”关系、建立与中医理论相适应的动物模型及多种靶点筛选模型,开展抗癌中药新药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序列对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37例,于治疗前行MRI平扫及DCE-MRI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高强化区、低强化区及平均的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于放疗中期(剂量达56 Gy时)再次行磁共振扫描,计算肿瘤消退率。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CR组和非CR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别评价肿瘤不同区域半定量参数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计算有相关性的参数预测CR组的诊断阈值,以曲线下面积最大者预测价值最高。结果半定量参数中肿瘤高强化区TTP诊断效能最好,我们以肿瘤高强化区TTP65.53 s为诊断治疗敏感组的阈值,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3.33%,曲线下面积为0.843。结论 DCE-MRI多项半定量参数均可以预测鼻咽癌的放化疗疗效,对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同碘流率时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是否影响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的图像质量,以及其与CTPA肺动脉强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行CTPA检查的疑似肺栓塞患者18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4.0 mL/s(62例)、3.5 mL/s(66例)及3.0 mL/s(53例)三个不同流率组.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CT值,计算并比较三个流率组的肺动脉平均CT值,分析其与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碘流率的降低,三组肺动脉平均CT值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与4.0 mL/s组肺动脉平均CT值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0.253~~-0.349),与3.5 mL/s组及3.0 mL/s组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一0.126~一0.186,r=-0.014~-0.244).结论:随着碘流率的降低,虽然肺动脉平均CT值有所下降,但均可以满足诊断需求;且碘流率越低,体重、体重指数、去脂体重、体脂重量及体表面积与肺动脉平均CT值的相关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临床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行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的患者.按照CTPA和CTV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筛选.根据患者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分析,并对下肢静脉内血栓最近端位置进行统计.最终有109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同时有血栓的患者39例,单纯急性肺血栓患者1例,单纯DVT患者57例,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均无血栓的患者12例.DVT患者血栓最上端位于下腔静脉14例,位于盆腔髂静脉63例,位于大腿(股腘静脉)13例,位于小腿(胫腓静脉)6例.结论 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对DVT疑似患者的肺动脉内血栓检出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36.7%患者中肺动脉内血栓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的MRI特点。方法 对46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2013版ESTRO推荐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分析转移淋巴结情况。结果 46例鼻咽癌患者中41例有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区域为Ⅱ区及Ⅶ区,分别为70.73%(29/41)和65.85%(27/41)。原发肿瘤不同T分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T1期83.33%(5/6)、T2期100%(6/6)、T3期93.33%(14/15)、T4期84.21%(1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9,P>0.05)。原发灶同时累及鼻咽侧壁及顶后壁16例,局限于顶后壁17例,局限于侧壁13例,不同部位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5)。淋巴结跳跃转移率为4.35%(2/46)。结论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以Ⅱ区及Ⅶ区多见,均为鼻咽癌的前哨淋巴结。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及原发灶部位无关系。鼻咽癌跳跃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80kV条件下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对肥胖患者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栓塞并行CTPA检查的肥胖患者40例,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及3个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1:20%IR/80%FBP;iDose~3:40%IR/60%FBP;iDose~5:60%IR/40%FBP)重建图像。测量图像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CT值、噪声,计算并比较4组数据的噪声、SNR及CNR。结果 4组重建图像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图像噪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BP组的SNR及CNR与iDose~3组和iDose~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FBP比较,80kV联合不同级别IR技术可明显降低CTP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并可进一步降低肥胖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肥胖患者高、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低管电压IR算法在肥胖患者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临床疑似肺栓塞需行CTPA检查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80 kV或120 kV组,均采用IR及FBP方式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的CT值,计算肺动脉平均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高、低管电压组IR亚组的肺动脉CT值与FBP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的肺动脉CT值、噪声、SNR、CNR均明显高于120 k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120 kV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与120 kV联合FBP算法相比,80 kV联合IR算法的CTP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且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可用于肥胖患者的CTPA.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紫萁贯众抗炎作用有效部位,为进一步研究紫萁贯众抗炎作用的活性成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研究紫萁贯众各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紫萁贯众各极性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均具抑制作用,乙酸乙酯低剂量及正丁醇高剂量与地塞米松的抗炎效果相近。结论:中药紫萁贯众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抗炎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