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 男, 6岁。左膝屈曲受限 5年入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双下肢可自主活动,出生后 10个月开始学步行走,发现左膝屈曲受限,下蹲时右膝屈曲,左下肢膝半伸、屈髋外展位。上楼时左下肢需外展划弧。 1998年 3月曾在外院以“左髂胫束挛缩症”行髂胫束切断术,术后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露肩峰前缘骨赘及肩关节退变的可靠方法,为肩部慢性疾患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3位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行肩部前后位,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及肩峰前后切线位摄片,共1098张,分三组进行测量,将测得结果计算阳性表达率、平均值及t检验.结果肩峰前后切线位摄片骨赘阳性率右肩49.14%,左肩40.47%,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片骨赘出现阳性率右肩25.68%,左肩16.39%.肩前后位片双肩骨赘阳性率均在2%以下.肩峰前后切线位片骨赘均值,右肩0.316 1 cm,左肩0.350 96 cm.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片骨赘均值,右肩0.097 88 cm,左肩0.057 8 cm.肩前后位片骨赘均值:右肩0.009 0 cm,左肩0.009 7 cm.肩峰前后切线位摄片与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摄片骨赘均值t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肩峰前后切线位摄片法较肩前后位摄片法及向尾侧倾斜30度肩前后位摄片法能更准确显现峰前缘骨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肩峰前缘骨赘发生率及骨赘增生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性比较 ,探讨肩峰前后切线位 X线射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71个有慢性肩部疼痛史或有肩部阳性体征的肩作为实验组 ,16 9个无肩痛史无肩部阳性体征的肩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行肩峰前后切线位 X线摄片 ,按大小及形态特征将骨赘分为 0°、 °、 °、 °。根据骨赘分度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两组行秩和检验。两组骨赘发生率、 ° °所占比率及 °所占比率分别行 X2 检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秩和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骨赘发生率 X2 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 °骨赘所点比率 X2 检验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 °骨赘所占比率 X2 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肩峰前缘骨赘发生率及骨赘增生程度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肩峰前后切线位 X线摄片能清楚显示肩峰前缘骨赘 ,可作为慢性肩部疼痛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局部应用对犬完全性脊髓横断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9条杂种犬分为两组 ,胸10平面造成 4~ 5mm的脊髓缺损 ,实验组 6条犬 ,将饱和状态下地塞米松组织液凝块植入脊髓缺损处。对照组 3条犬 ,仅植入组织液凝块。术后对两组犬的行为学进行评分 ,并用摄像机记录。术后 5个月心脏灌流固定 ,石腊包埋 ,切片。选用神经中丝抗体 (anti-neurofiblament ,NF)对桥接区组织内神经轴突进行标记 ,计算两组NF的阳性表达率。 6号犬和 9号犬桥接区组织同时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 0 .0 1

相似文献   

5.
肩峰骨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肩峰骨赘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肩峰前后切线位X线摄片方法观察 3 66位中老年人共 73 2个肩 ,肩峰骨赘发病情况。根据骨赘大小及形态特征将骨赘分为 0、Ⅰ、Ⅱ、Ⅲ度。按年龄及左右肩与骨赘的分度进行分组统计 ,对骨赘分度分布情况做秩和检验及骨赘分度情况的x2 检验。结果 :右肩骨赘发病率及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左肩 ,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6~ 75岁年龄组骨赘发病率及增生程度明显高于 56~ 65岁年龄组 ,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肩峰骨赘与使用程度及年龄密切相关 ,肩峰前后切线位X线摄片可清楚显示这一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6岁,发现左足跟部畸形,行走时左鞋易脱落4年余。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为近亲结婚。出生时患儿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行走及跑跳正常。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左跟骨发育不良”、“左扁平足”、“左跟腱挛缩”等,均未予处理。体格检查:神清,营养状况一般,双下肢等长,步态正常,髋、膝、踝关节活动均正常。双侧足弓存在、对称。俯卧位可见左侧臀部、窝部饱满,臀纹及窝纹消失(图1)。用力屈膝时,左下肢后部中线呈蹼状,可触及紧张肌肉起于坐骨结节,达小腿中上1/3延续为腱性组织,止于跟骨结节,肌肉完全悬于皮下跟腱后正常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张力带"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采用撬拨复位"张力带"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6例29足,通过患者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5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术后随访5~38个月。均无钉道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功能评价:Sanders II型优15足,良3足,差0足;Sanders Ⅲ型优4足,良3足,差2足;Sanders IV型良1足,差1足。总体优良率89.7%。结论:撬拨复位"张力带"石膏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学》2019,40(11):1233-12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段文  蔡善保  高大柱  秦慈南  张继学 《安徽医药》2017,38(12):1567-156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出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氨甲环酸组在手术开始前15分钟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随后以20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药》2019,40(11):1233-123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