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7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下段直肠癌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阳性率为12.2%(158/1 292),46.1%(35/76)的病人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平均获得淋巴结分别为(17.5±4.2)、(16.6±3.9)枚,两者无统计学差别(t=0.904,P>0.05).不同大体分型、肿瘤直径、累及肠壁周径程度、T分期、分化程度的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不同(X2=5.543~12.979,P<0.05、0.01).结论 大组织切片技术能较好地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下段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分型、肿瘤直径、累及肠壁周径程度、T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5个月”以“子宫内膜癌”于2011年3月7日入院.心肺腹查体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于脐上4 cm处置入10 mm Trocar;双侧髂前上棘内上5 cm,左侧放置10 mmTrocar,右侧放置5mm Trocar,左侧穿刺口内上5 cm腹直肌旁置入5 mm Trocar,腹腔压力15 mm Hg.患者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第3天排便后感下腹痛,左下腹触及一10 cm×10 cm×15 cm质硬包块,压痛明显,边界清楚,叩诊浊音,后患者排气、排便停止,行立位腹平片(图1)考虑肠梗阻,遂急查腹部CT(图2)示左下腹壁疝并小肠系膜扭转、小肠梗阻,疝内容物位于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左下腹壁软组织水肿.考虑诊断为Trocar部位疝(TSH).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术后局部复发是决定结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是目前评价手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肠梗阻和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和N分期、肿瘤大体形态、神经血管是否受侵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行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全部切除复发肿瘤并且达到阴性切缘(R0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首要条件.再手术后切缘病理状况、局部复发部位、复发肿瘤数目及大小、肿瘤分期、术前血清CEA的水平、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均是影响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4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环周切缘状态进行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与环周切缘的关系,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4%(12/49),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6/49),远处转移率为27%(13/49).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5%(2/37)(X2=6.577,P=0.010);环周切缘阳性的远处转移率为50%(6/12),切缘阴性者为19%(7/37)(X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33%,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09).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X2=4.451,P=0.035)、T分期(X2=20.283,P=0.000)、N分期(X2=7.773,P=0.018)、肿瘤距齿状线距离(X2=6.502,P=0.04)、肿瘤位置(X2=4.421,P=0.035)及手术方式(X2=5.754,P=0.016)有关.结论 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肿瘤位置及手术方式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常成人直肠系膜螺旋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直肠系膜螺旋CT扫描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50例正常成人(男女各25例)进行盆腔横断面螺旋CT扫描,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测量不同平面厚度,分析直肠系膜厚度与体质量指数及骨盆大小的关系。结果直肠系膜在螺旋CT上显示清晰,上中部直肠系膜形态相似,下部后外侧明显变薄。直肠系膜前方厚度为(2.3±1.2)mm,侧方厚度为(13.5±4.0)mm,后方厚度为(7.3±3.5)mm,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60.09,q=4.969~11.156,P<0.01)。上、中平面直肠系膜厚度均比下平面系膜厚(F=177.243,q=4.352、4.311,P<0.01)。男性下平面侧方和后方直肠系膜厚度比女性薄(t=2.095、2.979,P<0.05)。直肠系膜侧方、后方厚度与体质量指数存在线性正相关(r=0.940、0.864,P<0.01),与骨盆大小(中骨盆横径、前后径)亦存在线性正相关(r=0.766、0.655,P<0.01)。结论直肠系膜具有特有的螺旋CT形态特征,可为直肠癌的CT术前影像学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细胞分化决定蛋白Numb与Notc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回顾性检测Numb与Notch1在60例切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模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其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平均为正常肠黏膜中的2.60倍(43/60比17/60,P<0.01).而Num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肠黏膜,平均为正常肠黏膜的0.52倍(39/60比21/60,P<0.01).Notch1表达水平与Num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5).同时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Notch1高表达的患者(43例)预后明显差于Notch1低表达表达的患者(17例,P<0.05),而与之相反的是Numb低表达(39例)预后差于Numb高表达患者(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mb与Notch拮抗性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定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EA免疫组化染色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环周切缘(CRM)侵犯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病人40例,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术后标本处理,分别行常规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CRM侵犯方面的价值.结果 CEA染色检测肿瘤浸润程度大于常规病理染色,差异有显著性(t=5.23,P<0.001);常规病理染色CRM阳性6例,CEA免疫组化染色CRM阳性10例,两种染色方法在诊断CRM阳性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χ2=29.60,P<0.001);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系膜微转移方面的差异与血浆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7.40、7.72,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EA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发现直肠癌CRM侵犯及在直肠系膜中的微转移情况,直肠癌系膜内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血浆CE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系膜浸润及环周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查4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的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判断其环周切缘状态,随访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49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6例(12.2%),远处转移13例(26.5%);5年生存率67.3%(33/49).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Ⅱ、Ⅲ度者分别为20例、13例、16例;局部复发分别为0、1、5例(x2=7.357、P=0.015);远处转移分别为2、3、8例(x2=7.405、P=0.025);5年生存率分别为90.O%(18/20)、69.2%(9/13)、37.5%(6/1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直肠系膜浸润程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0.013).环周切缘阳性率24.5%(12/49);环周切缘阳性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的[33.3%(4/12)比5.4%(2/37),x2=6.577、P=0.010];前者远处转移率50%(6/12)高于后者[18.9%(7/37),x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5年牛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33.3%比7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状态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0.009).结论 直肠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系膜浸润及环同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查49例行垒直晒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判断环周切缘状态、根据随访情况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术后局部复发率12.20k,(6/49),远处转移率26.5%(13/49),5年生存率67.3%(33/49).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Ⅱ度和Ⅲ度者分别为40.8%、26.5%和32.7%,相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7%和31.3%(χ2=7.357,P=0.01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3.1%和50%(χ2=7.405,P=0.025);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9.2%和37.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10g-rank,P=0.013).环周切缘阳性率24.5%(12/49);环周切缘阳性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3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5.4%(2/37)(χ2=6.577,P=0.010);环周切缘阳性者远处转移率50%(6/12),环周切缘阴性者18.9%(7/37)(χ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33.3%,明显低于环同切缘阴性的7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同切缘状态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10g-rank,P=0.009).结论 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固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EA免疫组化染色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环周切缘(CRM)侵犯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病人40例,应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术后标本处理,分别行常规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肿瘤系膜微转移及CRM侵犯方面的价值。结果CEA染色检测肿瘤浸润程度大于常规病理染色,差异有显著性(t=5.23,P〈0.001);常规病理染色CRM阳性6例,CEA免疫组化染色CRM阳性10例,两种染色方法在诊断CRM阳性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χ^2=29.60,P〈0.001);两种染色方法在检测系膜微转移方面的差异与血浆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7.40、7.72,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A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发现直肠癌CRM侵犯及在直肠系膜中的微转移情况,直肠癌系膜内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血浆CE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