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let-7a调控自噬对缺氧状态下原发性肝癌HCCLM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CCLM3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let-7a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各组设6个平行孔,培养72 h。采用吖啶橙染液法测定HCCLM3细胞自噬率,采用MTT法检测HCCLM3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CCLM3细胞周期G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let-7a、细胞周期D1蛋白(cyc 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缺氧let-7a组细胞存活率为(49.7±9.5)%,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00.0±0.0)%或(119.1±13.1)%(P<0.05),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周期G1期和细胞自噬率分别为(89.6±16.1)%和(49.3±7.4)%,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56.3±11.0)%和(13.2±8.1)%或(69.7±14.1)%和(23.5±5.5)%(P<0.05),缺氧组细胞周期G1期和自噬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let-7a蛋白水平为(96.1±9.3) μmol/L,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33.4±7.1)μmol/L或(65.3±5.2)μmol/L(P<0.05),cyc D1和VEGF水平分别为(72.3±8.8)μmol/L和(56.3±6.3)μmol/L,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24.1±7.2)μmol/L和(114.1±5.2) μmol/L或(98.2±6.7) μmol/L和(85.2±8.1)μmol/L(P<0.05),缺氧组let-7a蛋白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cyc D1和VEGF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 上调let-7a在肝癌HCCLM3细胞的表达能诱发细胞自噬,使得细胞在G1期往S期的分化过程发生障碍,抑制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CYC D1和VEGF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处理。方法:为2例肝移植术后病人提供早期肠内营养。结果:2例病人现已分别术后9个月和10个月,未发生排斥反应,生活质量和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改良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典的Ono术式进行改良,探讨影响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建立高度稳定、可重复性强的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改良术式采用供心头臂干和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改良术式与经典的Ono术式相比,能明显缩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阻断时间,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间,并减少术后吻合口的出血。结论分支吻合的改良术式较之经典Ono术式具有显著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复杂终末期肝肾病肝肾联合移植术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并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临床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患者因多囊肝并门脉主干先天性狭窄畸形、双侧多囊肾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 ,并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血型不一致但相匹配 (O型 -B型 )。肝移植采用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 ,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前 1h及术后 14d给予Daclizumab行免疫诱导治疗 ,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包括FK5 0 6、霉酚酸酯 (MMF)及激素。分别于术前 60d和术后 7d开始服用抗乙肝病毒药 (贺普丁、Laminvudine) ,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结果 受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移植肝、肾功能恢复良好 ,乙型肝炎再感染被控制 ,现已术后近 10个月。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及时正确处理等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ABO血型不一致但符合输血原则的供受体间进行肝或肝肾联合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Daclizumab的免疫诱导加以FK5 0 6为主的三联治疗免疫抑制效果良好 ;联合应用Laminvudine和HBIg预防乙肝复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大量猪肝细胞程序冻存与常规冻存的效果。方法采用二步法胶原酶经肝静脉逆行灌注的方法分离猪肝细胞,分离的肝细胞根据冻存方法与冻存袋的不同分5组:a 组,50 mL 冻存袋,程序冻存;b 组,100 mL 冻存袋,程序冻存;c 组,50 mL 冻存袋,常规冻存;d 组,100 mL 冻存袋,常规冻存;e 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各冻存组解冻后,比较各组的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 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结果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产量为(1.8&#177;0.4)1010/肝,活性高达(90.5&#177;1.7)%,培养后贴壁率为(70.5&#177;8.5)%。采用程序冻存的 a、b 组在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 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冻存的 c、d 组(P<0.05),但与 e 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相比,其解冻后肝细胞的活性、贴壁率及蛋白合成能力均降低(P<0.05),LDH 漏出量增加(P<0.05)。相同冻存方法条件下,50 mL 袋装与100 mL 袋装冻存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袋装程序冻存法大量冻存猪肝细胞可满足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活性及数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腹腔镜手术对荷瘤大鼠切口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种植性大鼠肝脏肿瘤模型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术后切口和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荷瘤W 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开腹组、免气腹组和CO2气腹组。术后7d处死大鼠,检查戳孔切口和腹腔内肾脏、腹膜、网膜、系膜、阴囊部脂肪,对转移肿瘤进行评估。结果:CO2气腹组和免气腹组的右上腹切口(取出标本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其他切口(P<0.05)。CO2气腹组总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CO2气腹组和开腹组的腹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结论:免气腹手术与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种植、转移发生率;操作器械和肿瘤标本经过的戳孔,和其它戳孔相比,更易发生肿瘤的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既往行腹腔镜下肝切除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作出初步的评价.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5月共有7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其病例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短期疗效、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5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中,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50例,手助式腹腔镜下肝切除22例,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4.1±67.2)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术后1~6 d开始进食,1~3 d可下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4±3.5)d.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均迅速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4例(5.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腹腔感染1例,胆漏2例,胸腔积液1例.无1例手术死亡病例.24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其中2例中转开腹,另外2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了9~58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满3年的16例患者中,复发5例,其中4例死亡,1例健在;余11例患者无复发迹象.3年生存率为12/16.至今生存期最长的患者为58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其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性值得肯定,术后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进腹后左侧旋转肝脏时的下腔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循环指标;测定病人术前至术后肾功能指标。结果:18例肝移植均顺利进行,所有病人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人心率和下腔静脉压在肝脏旋转后显著升高(P<0.01)。肾灌注压则在旋肝后显著降低(P0.05),但旋转后2阶段(第2次左旋)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结论:无论是经典式还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显露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的方法。该法可避免传统手法对肝后下腔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不会引起术中全身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对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胆石成因机制分析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背景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与地理和地域有关,美国人约有10%~15%患有胆石病。在拉美国家发生率更高,成人女性高达5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