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变化。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75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69例及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人员70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比较3个月观察期的尿AD7c-NTP含量变化。结果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AD7c-NT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AD患者相近,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存在神经元的损害,其尿AD7c-NTP水平的变化,提示轻度颅脑外伤会提高病人得AD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重症颅脑外伤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5例70岁以上高龄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充分术前评估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总结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出血;术后3月评估疗效,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l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高龄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手术风险大,应根据伤情和脏器功能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高龄(年龄≥85岁)CSDH患者56例,其中术后血肿复发12例,其中再次手术11例,探讨再次手术策略及回顾性分析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9);混杂密度与密度较均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和12.8%,χ2=6.54,P=0.011);术前最大厚度大于1 cm小于2.5 cm与术前最大厚度2.5 cm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和50.0%,χ2=4.753,P=0.029);术后1周最大厚度1 cm及以上与小于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和12.0%,χ2=1.823,P=0.177)。1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10例获得良好预后。结论高龄CSDH患者术后复发如无明显禁忌均可通过再次手术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岛叶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为经侧裂-脑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15具(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湿标本进行研究。测量和描述岛叶自身解剖结构标志及其与周围相关结构的距离。结果通过翼点、前鳞点等骨性标志可实现外侧裂前点的颅外定位,打开外侧裂进入岛叶后通过识别脑阈、岛顶、前穿质可帮助定位豆纹动脉:豆纹动脉进入前穿质的最外侧点至岛阈最内侧缘的平均距离为(13.23±2.14)mm(范围9.42~18.26mm);岛顶-最外侧豆纹动脉的起点与岛顶的平均距离为(15.71±2.26)mm(范围12.21~20.44mm)。结论岛叶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充分了解岛叶的显微解剖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切除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67例经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动脉瘤,其中有6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61例中有38例患者预后较好,23例预后不良。回顾性分析38例好转患者与23例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初始ICP、每日术后引流液5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和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GCS评分、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高、术后初始ICP高、每日术后引流液少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经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每日术后引流液少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积液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最大层厚介于0.5~1.0cm单侧或双侧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37例(双侧积液17例),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均采用钻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5例长期随访积液量无明显变化,3例积液消失,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好转;手术治疗5例均在钻孔引流后好转。结论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积液以临床随访为主,期间需动态复查头颅CT检查,如出现症状加重或积液增多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SD 大鼠脑皮层中自噬标志物LC3 和Beclin-1 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H 组,采用视交叉池注血技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SAH 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 h、12 h、24 h、48 h 后取额底和颞底脑皮层,分别用western blot 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自噬标志物LC3 和Beclin-1 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标志物LC3 于6 h(P<0.05)后明显升高,24 h(P<0.01)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同样Beclin-1 也于6 h(P<0.05)后明显升高,24 h(P<0.01)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层中自噬途径被激活,并在24 h 时活性最强,因此自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急性期脑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VT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5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观察组)及6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LncRNAPVT1的表达量。根据神经胶质瘤组织中LncRNAPVT1的中位表达量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LncRNAPVT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ncRNAPVT1表达量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存曲线,并分析LncRNAPVT1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LncRNAPVT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P<0.01)。LncRNAPVT1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WHO分级密切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大小等均无关(均P>0.05)。经log-rank检验,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PVT1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WHO分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LncRNAPVT1可能成为判断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