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医体质辨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王琦的中医体质分型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调查发现10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痰湿质和气虚质比例最高,分别占34.91%、31.13%。痰湿质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的高黏度状态,易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升高,气虚质则易引起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等。上述各种变化均会加重下肢静脉曲张,提示上述两种体质可能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相关性,从而对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和中医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左外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10年来我科通过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87例病人治疗情况. 结果 本组87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9例,结石残留率为10.3%.术前单纯为左肝内胆管结石者结石残留5例,结石残留率为6.7%;术前为左右肝内胆管都有结石者结石残留4例,结石残留率为33.3%:无手术死亡. 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术对左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急性阑尾炎术后中医证型,为术后辩证施治的规范化奠定基础;为急性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因急性阑尾炎行急诊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12 h即按照中医望、问、闻、切四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阑尾术后的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主证为脾胃湿热证,包括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两型,可合并兼证为气滞证.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头痛之病因多端,历代古籍将其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经气不利,头痛发病急,痛势剧,多属实证;脏气衰微,清窍失于濡养,头痛起病缓,痛势绵绵,多属虚证,时作时止,每因感邪而加重,就诊时往往虚中夹实、以实为主。故而门诊就诊的病人以实证为多,解决其  相似文献   
5.
蔡炳勤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炳勤教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提出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痰瘀证、糖尿病足属热瘀证的辨证观点。治疗原则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分型辨治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肢端坏疽治以内外并重,中西并举,尤重外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对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粪涂片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7~10d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103例共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18例,治疗组6例(11.3%),较对照组12例(24.0%)低(P〈0.05)。治疗组有1例重度患者及1例Ⅲ度肠道菌群失调,较对照组的7例和8例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黄可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尤其是降低重度患者及Ⅲ度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托瑞米芬片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优于托瑞米芬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冯维斌治疗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峰  石传科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0-1521
对冯维斌主任治疗糖尿病以阴虚立论、分期论治、灵活遣方的经验加以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腹针疗法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早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腹针组和中药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的腹针治疗或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腹针组与中药组均能显著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腹针组效果显著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在腹腔镜术后的早期应用能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无痛、简便、有效的特点,弥补了以往各种中医疗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领域应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电针结合中药疗法对急诊开腹手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针药结合组术后早期加予电针及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其他术后指标.结果 针药结合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 电针结合中药疗法在急诊开腹手术后的早期应用,能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总天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