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湘潭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6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脑安胶囊1次2粒,1 d 2次,口服;通塞脉片1次5片,1 d 3次,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针刺(偏瘫对侧颞三针、四神针等),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Fud-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S-QOL)、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脑状态指数评分(CSI)、症状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我们1999-04/2005-05通过对146例患者给予普通腰椎牵引及三维立体牵引两种牵引法治疗,并得到完整随访资料,比较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146例,男89例,女5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78例,L5S1间隙突出者48例,L3,4间隙突出者11例,L4,5并L5S1间隙突出者9例。年龄19~68(平均38)岁,病史最长20a,最短4个月,平均1a 10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腰痛,臀部及下肢麻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部分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伤后一段时期内出现严重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是最主要的原因。如对此认识不足 ,轻者延误治疗 ,重者危及生命。自2 0 0 0~ 2 0 0 2年对 7例急性颈髓损伤合并SIADH的诊治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16~ 6 4岁 ,平均 37 3岁。致伤原因 :摔伤 6例 ,车祸 1例。脊髓损伤节段 :C4、52例 ,C5、63例 ,C5~ 72例。就诊时间 :伤后 2~ 4 8h ,平均 11 6h。入院时脊髓损伤分级均为FlankelA级。 5例伴有伤后短暂意识丧失 ,6例伴有颜面部皮肤挫伤。有意识丧…  相似文献   
6.
犯者采用带监测皮岛既能观察腓骨血供又能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盛希 《华夏医学》2014,(3):69-71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临床治愈的主要原因.笔者对所在医院近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病原菌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双束三扣板喙锁韧带重建、单束双扣板重建及传统钉钩钢板固定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49例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双束重建,17例采用单束重建,17例采用钩板固定。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双束组和单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钩板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4、14 d,双束组和单束组VAS评分显著小于钩板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双束组、单束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钩板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外展活动度(ROM)、前屈ROM、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单束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