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女,28岁,厨师。1975年6月,开始感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手足发热。1976年3月,胸部透视发现左肺下部阴影,诊断为“肺结核”,注链霉素,但因耳鸣、腿软等反应而停药。1976年6月,感左下胸疼加重,于1976年7月20日转来我院外科。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气管、支气管内原发性良,恶性肿瘤3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0-74岁,平均39.2岁,恶性肿瘤19例占63.3%,良性11例,占36.7%,讨论气管、支气管内肿瘤病理类型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并简要探讨了气管,支气管内肿瘤的手术及激光疗沓。  相似文献   
3.
幼儿肺血管平滑肌肉瘤一例续挽春,白逸秋,王福,赵立文,张之泰患者女性,3岁。来院前2周突发胸闷、气短。当地医院胸部X线诊断:右侧自发性气胸,右肺压缩95%。曾行胸腔闭式引流,症状无明显缓解,1992年10月3日转入我院。x线示右肺压缩95%,予胸腔闭...  相似文献   
4.
19例恶性淋巴瘤的胸部病变X线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恶性淋巴瘤胸部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9例恶性淋巴瘤的胸部病变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X线胸片或胸部CT证实为胸腔内肿物、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性或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通过组织学检查获得恶性淋巴瘤胸部损伤的诊断,标本取材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针吸穿刺活检、局限性开胸肺活检和剖胸探查术。19例中,术前经X线影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者10例,肺门淋巴结结核2例,肺癌4例,肺炎3例。但是最终经病理确诊何杰金氏病4例,非何杰金氏病15例。结论:尽管此类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形态多样,但它们仍然可为诊断提供线索,此病的确诊需靠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5.
心脏停跳液是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的重要药品,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参考国内外一些停跳液处方,改良设计了安贞医院Ⅰ、Ⅱ号心脏停跳液。Ⅰ号停跳液钾离子16mEq/L,用于首次灌注,使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迅速停止。Ⅱ号停跳液钾离子8mEq/L,用于第二次及以后的灌注,使心脏维持停跳,但由于  相似文献   
6.
原位心脏移植后病理改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逸秋  王福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5):314-315,T05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肺腺癌中突变的频率、位置和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31例肺腺癌的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结果14例(45%)出现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其中7、8外显子突变占73%。P53基因突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3),在肿瘤≤3cm的病例p53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肿瘤>3cm的病例(P=0.005)。p53基因突变与吸烟史、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状况、国际病理TNM分期及瘤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腺癌中P53突变率为45%,主要分布在第7、8外显子,P53基因突变参与肺腺癌癌变的始动和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新生血管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1985~1991年间8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例,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显示新生血管对其病例进行研究。结果:病人的平均年龄55.6±8.4岁,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和61%,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有淋巴结转移病人平均微血管数目为80±37.9,无淋巴结转移病人平均微血管数目为65.6±34.3,两组之间有差别(F=3.11,P<0.05)。在31例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微血管数目为107.8±37.3,无淋巴结转移组微血管数目为63.9±32.7,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别(F=10.54,P<0.01),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随着微血管数目的增加,病人的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新生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并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恶性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瘤十分罕见。本文报告一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并就本病之若干特点进行讨论。患者女性50岁。因左腘窝皮肤浸润斑块丘疹一年,伴疼痛一个月,于1991年4月来诊。发病前无明显诱因。曾在外院疑为“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既往有:“乳腺增生”及“子宫肌瘤”十余年。否认药敏史。查体:TPR正常,B P18/10.6 Kpa。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脏正常。胸片阴性。肝脾不大。血及大便常规、肝功能正常。尿WBC10—15/每高倍视野。病变部位检查:左腘处见3×4cm褐红色浸润性斑片,界清。其中有密集存在的小米粒至绿豆大小暗红色硬结,有明显触痛,无搏动感。周围有散在小丘疹,  相似文献   
10.
肺炎性假瘤癌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3例炎性假瘤癌变,年龄49~54岁,均为男性。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X线表现为3~7cm圆形或椭圆形肿块阴影,无恶性病变征象。病理诊断为疤痕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