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青海省大骨节病区病情消长趋势,按照《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2009年3-7月作者对青海省兴海、贵德、同德和班玛4个县23个自然村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选取大骨节病区的历史X线检出率>10%的自然村,包括兴海县唐乃亥乡(上鹿圈、下鹿圈、桑当、下村)4个村,贵德县常牧镇(新建坪、斜马浪)2个村,同德县巴沟乡(新村)1个村为第1类监测点;选取多年来没有病情数据的历史病村或有线索的可疑病村,包括贵德县常牧镇(加卜查、周屯、豆后漏)3个村,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1个村,班玛县江日堂乡(阿什羌、更达、尕日麻、多日麻)4个村,亚尔堂乡(果芒、日合洞、王柔)3个村,灯塔乡(忠智、班前、要什道、科培、格日则)5个村为第2类监测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9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海省湟中、平安、乐都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及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方法:2018年,在青海省湟中、平安、乐都区的历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改水状况、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及水氟含量调查;对调查村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抽取3个区的3个病区村进行25岁以上成...  相似文献   
4.
对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收集的碎骨、骨屑、刮取的松质骨及骨髓植骨于复位后骨折断端,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通过术中可靠的固定,保护骨折端血运,把术中收集的碎骨、骨屑、断端刮取松质骨及骨髓,植于复位后骨折断端。结果:治疗80例长管骨骨折均获随访,术后1个月骨折断端骨痂形成良好,植骨区域愈合情况安全可靠;(3-6)个月有骨折基本愈合,末次随访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现象。结论:术中收集的碎骨、骨屑、断端刮取松质骨及骨髓,植于复位后骨折断端,方法简便实用,能较好地预防术后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防治前和防治后1年对每个观察对象拍摄右手X线片(包括腕骨),同时采集儿童枕部发样,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硒.结果 经过1年防治,对照组X线检出率由4.88%(2/41)升至12.20%(5/41),换粮组X线检出率由17.54%(10/57)降至5.26%(3/57),补硒组X线检出率由13.51%(10/74)降至5.41%(4/74).换粮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2例稳定,1例进展,无新发病人;补硒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3例稳定,1例干骺端新发病人;对照组除原有2例病人病情稳定外,有2例干骺端和1例骨端新发病人.换粮组、补硒组防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9、4.14,P均<0.05).对照组、换粮组发硒值防治前为(107.15±42.30)、(125.30±40.30)μg/kg,防治1年后为(108.32±35.67)、(135.38±65.24)μg/kg,升高不明显(t值分别为0.01、0.68,P均>0.05);补硒组发硒值由防治前的(95.62±43.42)μg/kg明显升高至防治1年后的(197.64±97.08)μg/kg(t=5.41,P<0.05).结论 换粮、补硒对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对围手术期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OVCF患者,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焦虑、抑郁情绪,比较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一般资料以及术前、术后1 d时的疼痛VAS评分,分析SAS评分、SDS评分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58例中,存在焦虑36例,抑郁32例;焦虑组术前、术后1 d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焦虑组(P<0.05);抑郁组术前、术后1 d时VAS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与VAS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年OVCF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较高,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疼痛症状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外固定架联合强筋补骨汤加减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3(IL-13)、骨保护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外固定架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强筋补骨汤加减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3、OPG、BMP2水平变化,随访1年,统计治疗前后骨折愈合时间、骨痂评分、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s角和跟骨高度比对照组高(P <0.05)。手术1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3比对照组低(P <0.05),BMP2水平和OPG比对照组高(P <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和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骨痂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外固定架联合强筋补骨汤治疗Sa...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2例腕关节结核患者,其中17例实施常规腕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15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量表)评分、生命质量量表(QOL)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 (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 (10/17);VAS评分为(1.21±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0.49)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7% (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 (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06,P=0.024;t=15.08,P<0.001;χ 2=4.75,P=0.029)。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为(50.14±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1±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P=0.000)。 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腕关节结核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统计我科2013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40例中老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30例,其中随机选10例和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10例,分别记录两组内固定术式术中、术后的各种参考指标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PFNA组与DHS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HS和PFNA两种内固定术是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内固定术较适用于高龄患者、粉碎严重的骨折,且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及钛网安置情况.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ODI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显著减少(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显著改善(P<0.05).病变节段数≥6个者未安置钛网率显著高于病变节段数<6个者(P<0.05);中心病灶部位位于胸椎、腰椎、胸腰段者未安置钛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4.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病灶区植骨后均可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病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