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1991年8月至1992年2月用654-2穴位注射治疗53冽小儿顽固性腹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反复腹泻,初次腹泻经抗肠道感染药、止泻药、助消化药、中药治疗4天以上无效者。2.临床表现:53例均解黄色、黄绿色、陶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查DLX3基因(NM_005220)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相关的致病变异。方法:本研究对192例DDH患者和188例健康对照组的DLX3基因全部外显子区进行Sanger测序,排除已知高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和对照组中存在的变异位点,结合功能性预测和保守性分析,最终筛选出DDH候选致病变异。结果:经过分析,最终在一个DDH患者中筛选出一个错义杂合变异DLX3c.G736C:p.D246H(rs3744539)可能为其致病突变,此变异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且致病的可能性较高。结论:本研究首次对DLX3整个外显子区进行变异筛查,并发现新的DDH候选致病变异p.D246H。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辅助微创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组[简称机器人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人组为(100.3±14.5)min,切开组为(202.0±18.5)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0.0±17.4)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人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人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人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人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人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人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人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人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人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t=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χ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人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内侧髁Hoffa骨折常伴有关节面粉碎,如治疗不当可出现骨折不愈合、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单独使用螺钉固定很难实现粉碎骨折块整体化,固定强度欠佳;另外普通钢板用于内侧髁Hoffa骨折时往往需要术中进行不断塑形,且对螺钉固定方向有一定限制,影响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性。目的:探讨股骨内侧髁Hoffa骨折损伤特点并分析应用可吸收钉结合股骨內髁解剖钢板修复此类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可吸收钉结合股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修复股骨内侧髁Hoffa骨折1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1-67岁,平均42岁。治疗前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及CT、MRI检查。12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可吸收钉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骨折,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膝关节屈曲范围为110°-135°,按膝关节Letenneu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可见可吸收钉固定可实现关节面粉碎骨块的整体化,再结合股骨內髁解剖钢板治疗内侧髁Hoffa骨折,可进一步坚强固定骨折,操作方便,钢板贴附较好,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修复效果好等优点,可为临床修复此类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的服务。方法: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提供专业照顾,强化健康指导,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总结经验。结果:病房变得整洁干净了,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降低了病员呼叫率。结论: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7.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从 1995年开始已进行六、七年 ,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包括去年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人发 (2 0 0 0 ) 31号《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下发的国办发 [2 0 0 0 ]1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其主要精神是 :实行岗位聘任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结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按岗位、绩效定报酬 ,建立重实绩、重贡献、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各医院按照此精神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症状,相当多的患者对腹泻相关知识缺乏、模糊,就治行为存在误区。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在本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态度、就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9例以心脏损害为首要表现或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疾病患者,重点加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护理及安装起搏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8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症状改善但放弃治疗出院;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提出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有利于患者诊疗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