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尹志文  田最  王泽华  向川 《中国骨伤》2024,37(2):214-218
膝骨关节炎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终末期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TKA中,下肢力线的有效恢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极大影响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假体存活率。最早被提出、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TKA的对线方式是机械对线。近年来,随着对下肢力线的深入研究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TKA对线技术实现了由“统一化”向“个性化”,二维向三维的转变,调整机械对线、解剖学对线、运动学对线、反向运动学对线、限制运动学对线及功能学对线等新的对线方式被相继提出,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于何种对线方式是最佳选择,目前尚未有定论。本文对目前TKA中各种对线方式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总结阐述,旨在为临床上TKA中对线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骨损伤是一种最为常见, 患病率极高的一种疾患, 并很有可能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 造成人民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由于传统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多存在价格昂贵, 疗效欠佳且难以持久等缺点,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软骨组织再生移植成为目前软骨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滑膜是滑膜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以往的研究表明, 滑膜是一种有少量细胞层厚的结构, 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组成, 并通过细胞与细胞的接触形成一层覆盖在关节腔上的滑膜和滑液。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 滑膜中也存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 作为MSCs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和增殖能力, 逐渐成为软骨损伤修复的热点种子细胞。本文就最近SMSCs的来源、分离和鉴定及其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作综述, 并对近20年SMSCs修复软骨损伤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 旨在阐明SMSCs目前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OA)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征主要是关节软骨变性、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形成、滑膜组织炎症和增生、韧带和半月板变性以及关节囊肥大。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RSPOs)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 主要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理功能。近年来, 随着RSPOs在OA领域的不断探索, 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RSPOs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影响。本文总结了RSPOs在OA领域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 并且还讨论了RSPOs在OA多种细胞中的影响, 为O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亚细胞成分, 能够向靶细胞递送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来介导细胞间信号交流, 调控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使其发生相应的功能和表型改变, 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然而非肿瘤细胞的EVs自然分泌量极低, 难以达到临床的治疗剂量需求, 并且随着供体细胞的衰老, EVs的分泌量急剧下降, 其内容物的生物学功能也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变化。因此, 提高EVs分泌量并精确调控其生物学功能对于EVs在临床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细胞外囊泡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并对目前影响供体细胞生物学行为, 促进EVs生成并强化所需生物学功能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望有助于给提高EVs的提取效率及EVs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