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蛆虫可以促进创面愈合,而创面愈合又与创面神经再生密切相关。 目的:研究蛆虫匀浆物与创面神经再生的关系。 设计、时间、单位: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年8月—200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48只体重为200—220克SD健康雄性大鼠由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活体蛆虫在本实验室饲养繁殖。 方法:于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圆形直径为1.5厘米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蛆虫经过两步消毒法消毒之后,在实验组大鼠创面中每平方厘米应用10只蛆虫的匀浆物;而在对照组中,只应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不同时间段,切除创面组织,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段计算创面的愈合率。应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法在组织水平上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物质(SP)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以评估创面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在第7、10、14天,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愈合质量好于对照组。在第3、7、10天,实验组SP在细胞和再生神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第7、10天,可以在再生的神经中检测到PGP9.5的表达,且实验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结论:蛆虫匀浆物可以通过促进创面神经再生,进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背景:铜具有广谱杀菌及耐药性强的特点,而且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的实验得到了利于生物体吸收的牛磺酸铜有机化合物.目的:检测牛磺酸铜的抗菌活性及其对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②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铜组与生理盐水组两组,于每只大鼠背部制作1个直径1.5 cm的圆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牛磺酸铜组创面应用最低抑菌浓度的牛磺酸铜溶液1 mL,生理盐水组创面应用生理盐水1 mL,隔日用药1次,直到创面完全愈合.结果与结论:①经测定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为4 g/L.②用药后第7,10天,牛磺酸铜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5);至第21天,两组创面都完全愈合.③组织学观察显示:用药后第7天,牛磺酸铜组肉芽组织更成熟;用药后第14天,牛磺酸铜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瘢痕窄,胶原内可见再生的毛囊和皮脂腺.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变化显示: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用药后第3天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1),第7,10天,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生理盐水组(P <0.05).其余时间点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0.05).证实感染创面外用牛磺酸铜药液可以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大鼠感染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从而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铜具有广谱杀菌及耐药性强的特点,而且铜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前期的实验得到了利于生物体吸收的牛磺酸铜有机化合物。 目的:检测牛磺酸铜的抗菌活性及其对感染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影响。 方法:①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②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铜组与生理盐水组两组,于每只大鼠背部制作1个直径1.5 cm的圆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牛磺酸铜组创面应用最低抑菌浓度的牛磺酸铜溶液1 mL,生理盐水组创面应用生理盐水1 mL,隔日用药1次,直到创面完全愈合。 结果与结论:①经测定牛磺酸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抗菌浓度为4 g/L。②用药后第7,10天,牛磺酸铜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至第21天,两组创面都完全愈合。③组织学观察显示:用药后第7天,牛磺酸铜组肉芽组织更成熟;用药后第14天,牛磺酸铜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瘢痕窄,胶原内可见再生的毛囊和皮脂腺。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变化显示: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用药后第3天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第7,10天,牛磺酸铜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量下降,但仍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其余时间点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 > 0.05)。证实感染创面外用牛磺酸铜药液可以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提高创面愈合率,促进大鼠感染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从而提高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_4/L_5、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手术操作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10月,13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受PELD治疗,其中L_4/L_5节段75例,L_5/S_1节段62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类型,L_4/L_5节段中央型21例,旁中央型48例,远外侧型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26例,旁中央型20例,远外侧型16例。75例L_4/L_5腰椎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46例L_5/S_1节段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病例采用后方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6例L_5/S_1节段远外侧型病例采用侧后方PETD。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下肢放射痛进行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L_5/S_1后方PEID手术时间为(52.6±10.3)min,短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92.6±17.3)min及(91.5±15.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后方PEID术中透视次数(5.5±1.2)次,明显少于L_4/L_5和L_5/S_1侧后方PETD的(18.2±3.3)次及(20.5±4.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各术式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术式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节段病例,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以及髂嵴高者适合采用后方PEID,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易损伤神经根;远外侧型突出者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各种类型L_4/L_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适合采用侧后方PET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