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田德生 《天津医药》2002,30(12):755-756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是指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病变 ,该病病程长 ,瓣膜病理性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劳损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前后负荷加重使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心肌供氧不足、收缩无力及储备功能下降 ,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端坐呼吸、肝大淤血、下肢水肿 ,严重时反复心衰则需手术治疗 ,给围术期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我院2000年1月—11月行联合瓣膜置换术60例 ,现将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住院病人 ,男28例 ,女32例。年龄24~58岁 ,平均 (45.42±8.02)…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脉冲振荡肺阻力测定法(IOS)探讨间歇正压控制性机械通气(IPPV)时呼吸系统黏性阻力变化规律.方法:择期左肺肿瘤切除成年男性患者25例,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指标分为非阻塞性肺病组(NOLD组)15例和阻塞性肺病组(OLD组)10例,所有受试者麻醉后于仰卧位和右侧卧位行双肺及右肺通气测试.应用IOS方法测定Carlen双腔气管导管5 Hz(R5)、10 Hz(R10)和15 Hz(R15)黏性阻力.结果:相同振荡频率双肺通气OLD组黏性阻力显著增加,与NOL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侧卧位单肺机械通气时NOLD组患者黏性阻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潮气量≤8 mL·kg-1、呼吸频率≥12次·min-1单肺通气时,组间R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正常或仅轻度损伤的患者,围术期用Carlen双腔管做侧卧位非手术侧单肺通气,潮气量4~10 mL·kg-1,呼吸频率10~18次·min-1,不改变其呼吸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系统阻力相位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迫振荡技术 (ForcedOscillationTechnique ,FOT)测定心内直视手术围麻醉期呼吸系统阻力相位参数 ,探讨在 4Hz和 8Hz两种振荡频率下患者呼吸力学行为的动态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心脏外科ASAⅠ~Ⅲ级择期手术成年病人 30例 (男、女各 15例 ) ,年龄 2 0~6 6 (42 13± 11 93)岁 ,体重 4 7~ 12 0(6 6 1± 13 6 1)kg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心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1例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 19例。分组 :(1)根据振荡频率不同分为 4Hz组和 8Hz组 ;(2 )根据术前诊断和术式 ,分为修补术组和换瓣…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人体造成的非生理性损害(如低温、高钾、停跳等),因而具有创伤轻、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笔者将2003年1月-2005年10月完成的1313例OPCABG手术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介绍一种经济实用的术中利用自体血源的采血方法。方法选择血红蛋白(Hb)>120g/L、上肢前臂浅静脉血管充盈条件较好的成年心胸手术患者,利用麻醉前已建立的上肢静脉通路在术中实施自体采血并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果自体采血期间,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中心静脉压(CVP)等各项监测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组织灌注良好,SpO2≥98%。多数患者在出手术室前无需再输库血,手术后血水引流及库血用量明显减少。到目前为止,未见血液污染及输血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节约库血、经济实用,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强迫振荡法4、8Hz两种频率下心内直视手术围麻醉期病人呼吸系统阻力和相位角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方法 心内直视手术成年病人30例,行常规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用CUSTO VITM肺功能仪测定围麻醉期10个时段的4Hz、8Hz气道阻力(Resistance forced oscillation,RFO)和相位角(Phase angle,Phi).结果RFO术前仰卧位时最高,机械通气后明显降低,术中各时段均<3.0cmH_2O/L/s.Phi开胸后最大,4Hz可达20°~30°,8Hz在50°~60°范围,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后明显下降,关胸后回升.Pearson相关分析,气道阻力和相位角与机械通气时相应值比较,相同频率的RFO和Phi在术中各时段均有中至高度正相关.结论 强迫振荡肺功能测定技术适用于麻醉临床,对评价体外循环乃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患者呼吸力学机制紊乱具有显著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迫振荡肺阻力测定技术研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麻醉期肺阻力变化规律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成年患者30例,行芬太尼静脉全麻,用CUSTO VITM肺功能仪以4Hz振荡频率测定术前常规(坐位)、仰卧位、机械通气(IPPV)、开胸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前、CPB中、CPB后关心包前、关胸前、关胸后及术终等10个时间点的相位角(Phi)参数值。结果:术中4HzPhi在200~300范围,该相位角参数受不同手术和转流时间的影响:风心病组CPB后至术终各时间点均低于先心病组(P〈0.05)。与IPPV比较。术终4HzPhi均与之呈正相关(P〈0.05);与CPB前比较,CPB后4HzPhi先心病组呈正相关(P〈0.05),而风心病组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围麻醉期Phi的连续监测可以了解患者肺阻力变化,指导对某些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从呼吸力学的角度评价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