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尸体下肢标本 20具,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 10具 20个膝关节。导航模板组术前行下肢全长 CT扫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 CT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尸体标本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传统方法组按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 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定位的截骨准确性。结果 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航模板组 18个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垂直,2个膝关节内翻; 17个膝关节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完全平行,3个膝关节有成角。传统方法组 20个膝关节均出现下肢机械轴内外翻,其中 5个膝关节大于 5°; 20个膝关节均出现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成角,其中 10个膝关节大于 3°。结论 导航模板法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股骨外旋截骨准确性均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医学虚拟技术迅猛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操作,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均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术中截骨情况,不能实现术前准确评估术后患者胃换疗效,且随着尸源量的不断匮乏,膝关节置换相关研究实验面临标本量的限制。因此,如何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实现膝关节置换的虚拟化操作和科研研究,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对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了反求,采用新的扫描方法对假体表面实施数据采集,得到准确度和光顺度极高的人工膝关节假体曲面,为临床及科研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支撑了人体约90%的重力。它的平衡性与稳定状态主要是由周围的韧带及肌腱进行加固。过去膝关节损伤相对较少,因此对于膝关节解剖结构、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功能及损伤后的治疗等解剖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的增多,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见,但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其损伤后通常难以处理,  相似文献   
4.
浅谈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定义出发,分别从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医学观念及医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及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滑膜骨软骨瘤病又称滑膜软骨化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关节疾病,系滑膜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胚胎发育异常等有关。笔者于2009-10对1例诊断不明确的膝关节疼痛进行关节镜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结果 骨折检出率:X线片为95 %,CT三维重建为100 %,MRI为90 %.术后40例获得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I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5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结论 传统的X线为髁间棘骨折诊断中首选的经济实用的方法,CT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而MRI检查则可帮助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关节镜下及小切口微创治疗损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关节镜下技术操作要求高;采取张力带的方法较其他固定方法简单可靠,不易导致骨折块碎裂,可用于任何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闭合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明显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在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在6周内愈合,关节功能无限制,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1例术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拔除克氏针后消失,无1例感染。结论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及维持复位困难,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虽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石膏或夹板固定不牢固,易出现松动甚至可造成血管及神经损伤,而切开复位更易进一步造成软组织创伤,组织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本组C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移位明显的肱骨髁上骨折避免了上述缺点,而且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病变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行UKA治疗44例膝关节病变患者,其中男6例6膝,女38例39膝;年龄53~66岁,平均58.7岁;内侧髁置换36例37膝,外侧髁置换8例8膝。术前行膝关节伸直位正侧位X线片及MR检查,测量术前及术后胫股角(femorotibialangle,FTA)、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并进行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简称HSS评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FTA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访屈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5);术后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UKA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但手术指征不统一,术中技术要求高,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诊断膝关节内软骨损伤及辅助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膝关节内软骨损伤67例行关节镜下辅助手术治疗.结果 47例获得3个月~3年随访,平均13个月.儿童17例完全恢复,无后遗症;成人30例,早期治疗14例评分91分,晚期治疗16例评分62~84分,后遗疼痛不适.结论 关节镜检是诊断膝关节内骨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关节镜下辅助手术可以完成切开手术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