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镜像动脉瘤(IM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证实的20例IMIA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IMIA术前均经64排螺旋CTA检查确诊,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20例IM-IA患者64排螺旋CTA共发现42个动脉瘤,其中2个动脉瘤19例,4个动脉瘤1例。两侧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完全对称(Ⅰ型)7例,不完全对称(Ⅱ型)13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IMIA的位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镜像动脉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IMIA诊断的首选无创伤检查方法。将IMIA分为Ⅰ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中右心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ASAⅡ或Ⅲ级,其中EF≥50%组30例,EF≤35%组20例,麻醉诱导后放置肺动脉导管,分别记录开心包后(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后降支(PDA)搭桥及关胸骨后的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等。结果与基础值比较,LAD、LCX、PDA搭桥两组CVP、MPAP、PAWP明显升高(P<0.05);LCX、PDA搭桥两组CI、RVEF明显降低(P<0.05);而EF≥50%组RVEDVI明显降低、EF≤35%组RVEDVI明显升高(P<0.05)。与EF≤35%组比较,LCX、PDA搭桥、关胸后EF≥50%组RVEF明显升高(P<0.05);而LCX、PDA搭桥EF≥50%组RVEDVI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OPCABG术中行LCX和PDA搭桥期间可见右心功能受限,而不同射血分数患者之间右心功能变化规律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粉碎穿刺针微创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床边粉碎穿刺针微创清除治疗。结果:血肿清除率90%--100%,总有效率93.4%。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损伤轻微,适应证广、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对全麻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毕给予瑞芬太尼0.04 μg/(kg·min),持续静滴;对照组:术毕给予生理盐水,拔管后停药.在全麻苏醒期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呛咳及躁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苏醒期血压波动、心率波动、躁动、呛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可以抑制全麻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每组6只测量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24h脑组织含水量为(79.79±0.83)%,与正常对照组(78.68±0.6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6h脑组织中EB含量为(362.12±28.16)ug/g,与正常对照组(11.89±2.28)ug/g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3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24~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同步,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BBB的开放与微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加、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断有关,也与早期缺血、缺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挫裂伤后损伤区域局部脑血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Wister大鼠81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挫裂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E、F、G、H、I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I组分别于伤后30 min、2h、6h、12 h、1d、2d、3d、7d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皮层致伤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动物处死后脑组织常规戊二醛固定,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结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A~I组大鼠致伤前rCBF比较,P均>0.05.伤后30 min大鼠rCBF比致伤前明显降低,伤后6h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致伤后1d大鼠rCBF超过致伤前,致伤后3d回落,致伤后7d恢复至致伤前水平.电镜下观察致伤后30 min血管内皮细胞轻度受损,2h后腔内微绒毛形成,6h后绒毛增多,1~3d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 急性脑挫裂伤区域脑组织早期为低灌注状态,是继发脑水肿并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缺血性损害的重要原因,而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继发血栓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良性颅内压增高(BI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1例BI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69例,平均年龄35.8岁,平均病程3.9月。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和视乳头水肿,头CT及MRI有助于诊断,治疗措施包括激素,脱水药,多次腰穿,脑室持续引流或颞肌下减压术等,结果83例症状体征恢复满意或有明显改善(82.2%)无死亡,结论 对BIH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已被术者和患者接受。在手术中,由于对心脏的移动、固定器对心脏的挤压造成间歇性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常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非常显著。因此,准确和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OPCABG围术期处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持续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VEDV)监测方法被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