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改良连续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肢手术采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行术后镇痛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影响肢体运动、患者无感觉不适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对一种新的连续喙突下臂从神经阻滞入路的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探索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的连续臂丛神经麻醉路径.  相似文献   
2.
延胡索乙素穴位注射用于手术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麻醉科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1月用延胡索乙素穴位注射进行手术超前镇痛,以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保持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稳定,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择期骨科四肢及关节手术患者27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男45例,女45例;年龄30·4±12·3岁;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20~65岁,BMI 18~27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30 min,揿针组采取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与内关穴,对照组在相同穴位贴上无菌穴位透明敷贴。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揿针组需在术后24 h更新揿针一次。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12、12~24、24~48 h揿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揿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内针相关感染、刺痛、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揿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内关穴治疗可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术后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后FICB组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哌卡因300ml,背景流速6ml/h,1.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PCI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0.05ug/(kg·h)、阿扎司琼10mg加生理盐水100ml,背景流速2ml/h,0.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记录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与各时点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FICB组在各时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5),血糖和皮质醇的水平在术后第1日与第2日FICB组均低于PCIA组(P〈O.05)。结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应激反应比PCIA组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下肢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75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加神经刺激器、单纯采用神经刺激器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记录两组从穿刺针接触皮肤开始到导管置入结束拔出穿刺针的操作时间,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及各时段的PCA泵按压次数,出现刺破血管、头晕耳鸣等并发症例数。结果两组行连续股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和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操作时间短于B组且术后疼痛评分低于B组。仅B组有5例出现穿刺针刺入血管,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行膝关节手术后镇痛,在使用神经刺激器的基础上应用超声进行引导,可以使整个麻醉更快速、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与美托洛尔用于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探讨用药的方法和用药时机。方法选择70例无8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全麻手术患者,ASAⅠ-Ⅱ级,ECG均在正常范围。术毕有拔管指征时拔管。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I组,n=35)和美托洛尔组(Ⅱ组,n=35)。Ⅰ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Ⅱ组静注美托洛尔0.04mg/Kg,比较两组病人的SBP、DBP、HR、RPP分别在用药前1min(T1)、拔管即刻(1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拔管后20min(T5)的监测数据。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及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的各项监测数据在用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拔管后10min、2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优于艾司洛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体表定位对腋入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行前臂、腕、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神经体表定位组(Ⅰ组)和神经刺激器组(Ⅱ组):Ⅰ组先经神经刺激器的体表定位后行穿刺定位,Ⅱ组借助神经刺激器直接穿刺定位.两组均采用0.45%罗哌卡因40 ml对所定位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进行阻滞,其中桡、尺、正中神经各10 ml,肌皮神经5 ml,另5 ml皮下浸润上臂内侧的皮神经.臂丛神经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药30 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两组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次数、血肿发生率和术后满意度等差异.结果 Ⅰ组阻滞成功率、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操作时间、穿刺次数、血肿发生率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 使用神经刺激器的神经体表定位,能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血肿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所能耐受止血带的时间,探讨止血带反应与罗哌卡因浓度及神经阻滞效果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Ⅱ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和0.5%;容量均为50ml,其中腰丛阻滞点注药30ml,坐骨神经阻滞点注药20ml。结果止血带反应Ⅱ组较Ⅰ组发生例数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0.375%罗哌卡因可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但0.5%罗哌卡因麻醉下患者对止血带反应有更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