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频率、强度次声作用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强度次声对SD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210只雄性SD大鼠,将其中1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A组、8Hz-90dB组、8Hz-130dB组及16Hz-130dB组。各实验组大鼠每日于固定时间点置于次声舱内,给予不同频率、强度的次声作用,每天2h,对照A组动物也景于次声舱内,每天2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每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另外剩下的70只大鼠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暴露组及对照B组;将暴露组大鼠置于次声舱内,给予8Hz、130dB的次声作用,每天2h,连续暴露14d后停止,分别于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测;对照B组大鼠则每天置于次声舱内2h,期间不给予次声作用。各组大鼠胃排空检测均在最后一次次声作用结束后1h内进行。检测时。大鼠胃内灌注3ml由^99mTc标记的温盐水,于20min后处死,采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连续测量胃肠道残留的γ-射线量并计算出胃排空率。结果①火鼠经8Hz、90dB次声作用7d和14d后,其胃排空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大鼠经8Hz、130dB次声作用1d后,其胃排空率与对照A组及8Hz-90d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大鼠经该次声作用7,14,21及28d后,其胃排空率则明显低于对照A组及8Hz.90dB组(P〈0.05)。②大鼠经16Hz、130dB次声作用1,7,14d后,其胃排空率较对照A组明显降低;大鼠经该次声作用14d和21d后,发现其胃排空率明显高于8Hz-130dB组(P〈0.01)。③大鼠经8Hz、130dB次声作用2周后进行为期4周的后续效应观察,发现在第1,7,14.21及28天时,大鼠胃排空率逐渐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8Hz、90dB或130dB以及16Hz、130dB次声作用均可引发大鼠胃排空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与次声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当停止次声作用后,大鼠胃排空功能有自我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EMbase、PubMed数据库,检索2018年8月前关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 RevMan 5.3 处理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18项RCT研究包括159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3例,对照组793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给予对照组其它药物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AST水平、ALT水平、GGT水平、LDL-C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超声检查指标改善率和肝/脾CT值比值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仍需多中心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联合精细血流成像(fine flowimaging,FL)及细针穿刺术(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可疑壶腹部占位患者。对所有的纳入患者行EUS检查,最后诊断以术后病理与临床追踪为金标准。比较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的准确率,并分析EUS及其辅助技术在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中特殊价值。结果共纳入52例壶腹周围可疑占位患者,单纯使用EUS的诊断准确率为40.4%(21/52),EUS联合FL后诊断准确率增加至57.7%(30/52),最后结合FNA结果,准确率上升至86.5%(45/52)。对于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EUS联合FL技术的敏感性为30.4%,特异性为79.3%;EUS联合FL及FNA技术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89.7%。结论 EUS联合FL及FNA在诊断壶腹周围可疑占位病变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及传统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96例食管异物嵌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简称透明帽组)或传统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简称传统组),收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同时记录其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成功情况、内镜下操作时间、内镜下视野清晰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的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异物取出治疗,另外48例接受传统内镜下异物取出患者中有46例成功,另外2例转为透明帽辅助下异物取出后成功(成功率95.83%),两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帽组的平均内镜下操作时间为(8.29±2.83)min,传统组的平均内镜下操作时间为(10.69±3.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视野清晰度方面,透明帽组视野清晰度A级45例,B级3例,传统组视野清晰度A级35例,B级11例,C级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所有96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穿孔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异物治疗方案,其可提供更好的内镜下操作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急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icography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ES)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142例ABP患者中,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ABP)93例,非梗阻性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49例。MABP和SABP各随机分为ERCP/ES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常规行液体复苏、抑酸、抑酶、保肝、防治感染、早期肠内营养和中药等治疗,ERCP/ES组则在保守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h内急诊行ERCP/ES。MABP和SABP分别比较ERCP/ES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并随访2~3年比较胰腺炎的复发率。结果 MABP急诊行ERCP/ES与相应保守治疗组比较,ΔAPACHEⅡ、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炎复发率ERCP/ES较保守治疗组降低(P〈0.01)。SABP急诊行ERCP/ES与相应保守治疗组比较,ΔAPACHE、缓解腹痛、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和胰腺炎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MABP急诊行ERCP/ES,对其并发症、病死率和预后等无明显益处,并有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而SABP急诊行ERCP/ES可显著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ABP行ERCP/ES可降低胰腺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内窥镜下局部喷洒血凝酶治疗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观察与凝血酶对比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住院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血凝酶2支组(M1组,46例)、血凝酶4支组(M2组,46例)和凝血酶对照组(对照组,46例),观察三组即刻止血率和止血时间,在给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凝血酶对照组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常规、PT,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凝血酶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PT、TT、APTT、FIB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血凝酶治疗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疗效高,止血快,优于凝血酶;所用剂量对血液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及频率的次声刺激对大鼠十二指肠粘膜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Hz、90dB组,8Hz、130dB组及16Hz、130dB组,每组35只。各组大鼠按设计要求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中,每天2h;对照组大鼠则,不予次声作用。每组分别于次声作用后第1、7、14、21及28天时随机取出7只,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肠粘膜中胃动素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次声作用第1天胃动素水平无明显的变化,在作用第7、14、21及28天后则明显降低(P<0.05),于第14天最为明显,与第7天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第21、28天时胃动素水平有所回升,随着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胃动素水平降低越明显。结论:8Hz、90dB或8Hz、130dB或16Hz、130dB次声刺激均可引起大鼠十二指肠粘膜胃动素含量下降,其影响程度与次声刺激的强度、频率及作用时间有关,而经次声多次刺激后大鼠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和声压级水平的次声对大鼠胃窦粘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210只雄性SD大鼠,将其中140只随机分为对照A组、8Hz-90dB组、8Hz-130dB组及16Hz-130dB组,每组35只。各次声组大鼠按设计要求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内,每天2h;对照A组大鼠则置于次声舱内,每天2h,期间无次声作用。每组于次声作用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采用HE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胃窦粘膜病理改变情况。另外70只大鼠则随机分为暴露组及对照B组,每组各35只。将暴露组大鼠置于次声舱内,次声参数为8Hz、130dB,每天作用2h,持续14d后停止;对照B组大鼠亦每日置于次声舱中2h,期间无次声作用。2组大鼠分别于次声作用结束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随机取出7只大鼠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 ①8Hz、90dB次声作用1d后,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与对照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7,14,21及28d后则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8Hz、130dB及16Hz、130dB次声作用1,7,14,21及28d后,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1)。②8Hz、130dB次声作用1,7,14,21及28d时,其胃窦粘膜损伤积分均明显高于8Hz-90dB组(P〈0.01);作用14,21及28d时,则明显高于16Hz-130dB组(P〈0.01)。③8Hz、130dB次声连续作用14d后,发现大鼠胃窦粘膜损伤积分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次声作用停止后1,7,14,21及28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5~0.01)。④8Hz及16Hz次声可引起大鼠胃窦粘膜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等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结论 8Hz、90dB或8Hz、130dB或16Hz、130dB次声作用均可引起大鼠胃窦粘膜损伤,其严重程度与次声频率、强度及作用时间等密切相关;大鼠经次声多次作用后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当次声作用停止后,其胃窦粘膜损伤有自我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