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各类消化道手术,尤其结直肠癌肿瘤手术后,肠内营养因符合生理、低价便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受到肯定[1,2]。但是临床实践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却容易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通常针对这些情况会采取  相似文献   
2.
奥狄括约肌是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肝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形成的,胆道镜下观察,长约1cm,松弛时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收缩时可完全关闭胆总管开口。胆总管结石可因自行掉落或者医源性取石而嵌顿于奥狄括约肌,此类奥狄括约肌结石较隐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肝脾联合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改良Sackett's分级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772例患者.结果显示,肝脾联合切除组(HS)与单纯肝癌切除组(H)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OR合并=0.90,95% CI-0.63~1.29,P-0.56)、围手术期死亡率(OR合并=1.04,95%CI=0.3~3.58,P=0.96)、以及5年生存率(OR合并=1.53,95% CI =0.99~2.36,P=0.05)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计数(MD =5.47,95%CI=5.13~5.82,P<0.01)及血小板计数(MD=174.89,95%CI=116.61~233.18,P<0.01)方面,较H组有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单纯肝切除而言,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HS组在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得到显著回升,这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后续的化疗.  相似文献   
4.
替吉奥(S-1)是一种第4代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包括替加氟(FT)和两类调节剂吉美嘧啶及奥替拉西.日本目前晚期胃癌化疗80%以上病例使用S-1,有效率可达44.6%.新辅助化疗能减少肿瘤负荷,降低原发肿瘤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替吉奥联合顺铂作为一种新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胃癌总缓解率达76%,足目前为止进展期胃癌化疗方案中缓解率最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认识。方法结合我院诊治的一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患者资料和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右上腹疼痛、肝肿大和体重减轻,MRI或CT特点为:病灶对比增强扫描大于3 cm的病灶增强后有向心性强化倾向,而小于3 cm的病灶呈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环形强化,肝内静脉主干及分支终止于肿瘤的边缘,形成"棒棒糖征"。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志物染色阳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为主,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致死原因中排第三位,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基因多效性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家族,其参与了肝硬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讨论了其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胃底折叠术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194例病人。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在中转开腹(OR=0.47,95%CI为0.13~1.69,P=0.25)、术后并发症(OR=1.19,95%CI为0.47~3.03,P=0.72)及术后住院时间(MD=-0.04,95%CI为-2.28~2.75,P=0.98)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下行胃底折叠术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无明显优势,但其治疗费用更高且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总结10例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区域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并发急性门静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是做好正确及早的抗凝、溶栓、扩血管、增加血容量、抗感染治疗的综合护理,监测中心静脉压变化,严格控制出入量,做好血栓性肠梗阻、肠坏死,感染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发热、疼痛的护理。本组1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8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侧结肠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计649例患者。结果显示,机器人右结肠切除组( RRC)与腹腔镜右结肠切除组( LRC)相比,在中转开腹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RRC组在减少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LRC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 LRC组的手术花费时间少于RR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本次Meta分析发现,RRC组与LRC组相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211例病人.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PG)与胰空肠吻合组(PJ)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胃排空延迟、出血以及二次手术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胰瘘及腹腔积液方面,PG组优于PJ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胃吻合术的安全性不亚于胰空肠吻合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胰瘘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是尚需要更多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PG及PJ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