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HCV)既往感染的检测,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酶免疫分析法(EIA)检测抗-HCV.抗-HCV阳性提示既往HCV感染,但不能说明是急性、慢性感染及感染是否已清除,抗-HCV检测阴性通常说明没有HCV感染.  相似文献   
2.
根据卫生部对市售药品进行重新评价的布署,我所作为卫生部肝病药物临床基地对国产常用肝病治疗药物分批进行再评价。我们于1986年4月至一987年4月选择在院病人40例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分泌性癌(SB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 并探讨SBC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检索1990年—2016年的SBC和IDC患者, 经筛选后确定109例SBC(SBC组)和558 814例IDC(IDC组)入组研究, 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按1∶4比例匹配平衡混杂因素, 分析匹配前后两种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CSS)和总生存期(OS), 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SBC组与IDC组在诊断年龄、婚姻状态、性别、组织学分级、AJCC N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C组BCSS与I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 OS优于IDC组(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种族、婚姻、性别、病变部位、组织学分级、AJCC分期、手术方式和E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处理在美施康定中重度癌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癌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心理、饮食、药物及给药方法途径预处理后服用美施康定,观察两组有效率、依从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有效31例(81.58%),依从28例(73.68%);观察组有效27例(90.00%),依从25例(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别为:11∶5,7∶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的口服组和直肠给药组恶心呕吐、便秘比较分别为4∶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施康定止痛治疗前预处理,多数不良反应可避免或缓解,患者服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5.
<正>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亦称门静脉海绵样转化,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闭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引起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多继发于肝脏疾病。本文就近年来检出的肝病性CTPV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转录活性.方法 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PC3启动子基因片段,克隆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通过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GPC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 GPC3基本启动子和全长启动子分别成功构建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GPC3基本启动子具有很强的转录活性,而全长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基本启动子高4倍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GPC3转录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河南省8个医疗单位,在1985年3月至1986年9月期间,所提供的9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10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HAV,HBV、CMV及E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实验。结果68.4%的病例是HBV,20.2%是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及8.9%是HAV。实验中由于采用了HBV-DNA探针和IgM抗体诊断试剂,相应地提高了实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10μg连续给药、10μg隔日给药及20μg隔日给药3个组别,均为肌内注射.研究期间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及实验室安全指标以及HBV DNA和乙肝5项等疗效指标检查,评价其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结果 3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第1组100.00%(44例次/8例)、第2组83.33%(17例次/5例)、第3组100.00%(82例次/10例),其中判定与药物相关的均为干扰素应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未采取措施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缓解.仅1例受试者因不良事件而导致脱落.治疗结束时3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分别为:14.29%、0和30.00%,ALT复常率分别为14.29%、33.33%和20.00%.没有出现e抗原的阴转.结论 不同剂量(10、20μg)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连续肌内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及促进ALT复常,而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糖引起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生成量减少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渗对照组,高糖处理组,溶剂对照组,丹参酮ⅡA组。一氧化氮特异性探针检测法检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含量。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Griess法检测环磷酸鸟苷(cGMP)和总硝基化合物的含量。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别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生成量(P<0.05), cGMP含量以及总硝基化合物生成的减少(P<0.05),并能逆转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上调eNOS蛋白表达抑制一氧化氮生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脓毒症患者经生理盐水复苏72 h 后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5 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并用生理盐水早期复苏的200 例 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72 h 后的血清氯,分为高氯血症组(≥ 110 mmol/L)和非高氯血症组 (<110 mmol/L),观察其初始血清氯离子浓度及肌酐、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及肌酐、基础肌酐清除率 (Ccr)、初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等指标,并 计算72 h 后血清氯离子变化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Ccr、APACHE Ⅱ 评分、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及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 氯血症组AKI 发病率较非高氯血症组高(P <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 浓度与AKI 有关(P <0.05)。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 1.5 mmol/L 和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 值≥ 5.5 mmol/L 与AKI 也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l ^ R=2.451 (95% CI:1.961,2.880),P =0.000]、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Ol ^ R=2.023(95% CI:1.991,3.211),P =0.010] 和72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Ol ^ R=3.211(95% CI :2.347,3.630),P =0.006] 是AKI 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脓毒症患者经生理盐水复苏72 h 后血清高氯离子与AKI 独立相关,且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 APACHE Ⅱ评分也与AKI 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