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2.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9例,腰段6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全切除,病人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4.
分枝杆菌肉芽肿形成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枝杆菌肉芽肿是由细菌与不同的宿主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在各种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补体等参与下,形成的特征性病理学结构.其形成过程中细菌各种成分、宿主不同细胞、产生的不同免疫分子均起重要作用.而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原位荧光观察方法的应用亦为分枝杆菌尤其是海鱼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的体内形成及演变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rs,MIA)是指患者颅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 ~ 33%.而前后循环同时存在动脉瘤几率更低.占全部MIA的3%~8%,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1].对于一次开颅手术同时夹闭前后循环的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性更大.本文复习我科手术顺利夹闭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瘤并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患者,陈某,女性,于2011年3月11日因突发头晕、恶心3 w伴意识不清2h收住院.入院检查:患者意识朦胧,精神萎靡,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颈部抵抗,双侧克氏征阳性.双侧巴宾氏基征阴性.人院头颅CT示:鞍上池、右侧外侧裂池及脑沟可见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图1).行64排头颅血管成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基地动脉顶端多发动脉瘤(图2).按Hunt-Hess分级为Ⅱ级.  相似文献   
6.
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前交通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30%~35%,除少数破裂前交通动脉瘤适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外,绝大多数宜开颅手术夹闭[1-2]。但该部位解剖关系复杂、手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即使术前临床状况良好患者,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是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依据CTA检查结果,对56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结果,评估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的指导价值。结果CTA共发现56例58个动脉瘤,手术共夹闭56个动脉瘤。①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②术中有5个动脉瘤瘤体无法完全暴露,其余51个动脉瘤瘤体形态术中观察结果与CTA结果完全吻合,其中24个椭圆形、19个圆形动脉瘤的瘤顶指向与手术发现完全吻合。③CTA对动脉瘤与主要分支动脉关系的检测结果与手术观察完全吻合,其中49个动脉瘤瘤颈与分支动脉无关,7个动脉瘤瘤颈累及分支动脉。④CTA共发现21个动脉瘤瘤体有泡状突起,其中术中证实15个突起部位即为动脉瘤破裂部位,6个未发现破裂口。⑤CTA检测的动脉瘤瘤颈平均直径为(5.92±0.86)mm;术中测量平均为(6.13±1.06)mm。⑥所有动脉瘤瘤颈宽度的检测,CTA与手术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 结果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 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人致病性分枝杆菌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感染与宿主遗传背景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宿主基因在分枝杆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人群候选基因研究、基于家庭连锁分析和罕见易感个体基因分析,发现和分枝杆菌感染易感相关的基因有IL12B、IL12RB1、IFNGR1、IFNGR2、TLRs、NOD2、MRC1、IRGM、NRAMP1、VDR及LTA4H等,研究这些基因为揭示分枝杆菌感染免疫机制提供可能,同时也为麻风和结核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