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诊断的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血清和腹水钙素原水平与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性。结果31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65例无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3%和96.8%。结论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分析不同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肝脏功能、乙肝DNA定量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经过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替比夫定组IL-1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组IL-17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后,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替比夫定能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用拉米夫定、单用干扰素、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B组单用拉米夫定,C组单用干扰素,疗程均为1 a,对比观察治疗后第3,6及12个月的疗效。结果A、B、C组第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84%,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64%,32%,4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2%,3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虽可提高疗效,但无疗效叠加作用,故不推荐三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内镜止血方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内镜检查资料,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54例)和金属钛夹治疗(26例)。结果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 Ⅰa~Ⅱb级。与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组相比,金属钛夹治疗组的内镜治疗成功率更高(96.2%与87.0%),再出血发生率更低(7.7%与14.8%),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2.3±0.6)d与(3.4±1.1)d],住院天数更短[(7.8±0.9)d与(11.5±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肾上腺素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李先生到医院体检,平时不爱运动、胡乱吃喝的他大肚便便,体检时B超医生提醒其有脂肪肝,他不以为然,毫不在意地说:“我都有脂肪肝好多年了,人家都说脂肪肝没事,我自己啥感觉都没有,我的肝肯定没事”,像李先生这样抱此看法的患者数不胜数,殊不知,脂肪肝发展的后果可能很严重的。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近10余年来,我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的流行,我国脂肪肝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用拉米夫定、单用干扰素、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B组单用拉米夫定,C组单用干扰素,疗程均为1a,对比观察治疗后第3,6及12个月的疗效。结果A、B、C组第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84%,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64%,32%,4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6%,12%,3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虽可提高疗效,但无疗效叠加作用,故不推荐三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内镜止血方法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并接受内镜治疗的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内镜检查资料,病变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54例)和金属钛夹治疗(26例)。结果进行内镜治疗的病变均为ForrestⅠa~Ⅱb级。与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组相比,金属钛夹治疗组的内镜治疗成功率更高(96.2%与87.0%),再出血发生率更低(7.7%与14.8%),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2.3±0.6)d与(3.4±1.1)d],住院天数更短[(7.8±0.9)d与(11.5±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肾上腺素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15年胃镜检查资料,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GC)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等。方法选择1990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四种疾病总检出率、年度检出率、年龄高峰分布、平均发病年龄。结果DU、GU、GC、RE总检出率分别为17.3%,4.1%,1.8%及1.1%,DU、GU年度检出率呈下降趋势,GC、RE年度检出率呈上升趋势,DU、GU、GC、RE平均检出年龄分别为(43.51±8.08)岁、(51.82±6.98)岁、(67.00±7.28)岁、(60.00±9.72)岁,年龄高峰分布分别为30~39岁、60~69岁、≥70岁、≥70岁。结论DU、GU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GC、R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上升原因需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24h内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且内镜下Forrest分级为Ⅰa、Ⅰb、Ⅱa、Ⅱb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行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42/43)〕高于对照组〔93.0%(4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1例(2.3%),对照组再出血8例(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内镜注射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