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髓ERK1/2的激活参与福尔马林所致家兔胆囊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RK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家族的成员,很多刺激可使其激活成为pERK,在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K1/2激活后为pERK1/2,后者可在核内发挥蛋白激酶的作用,磷酸化下游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再启动基因的转录。在神经系统中,ERK1/2在学习、记忆和突触可塑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可在多种组织潜伏感染的疱疹病毒,常引起宫内和产后感染,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死亡。此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巨细胞病毒会引起多器官损害。目前国内外对中草药抗巨细胞病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方制剂、中草药粗提物以及单体成分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疗效,评价其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1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218例,开腹组100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标本肿瘤学指标,以上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复发率或转移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保肛率、术后疼痛VSA评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3.2%(7/218),开腹组为18.0%(1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其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明显的微创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永洪  宋剑非 《癌症》2021,40(5):219-234
背景 与目的目前,对肺肿瘤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治疗逐渐微创化,胸腔镜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也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认识两者疗效的差异,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法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robotic-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ideo 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00 Hz电刺激肩胛间区对家兔胆囊痛及脊髓后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甲醛溶液组、肩胛间区电刺激组和非肩胛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 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 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 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 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 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 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 cm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收治的1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17例中7例有家族史,3例已发生癌变。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造袋肛门吻合术15例(88.2%),其他术式2例。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10例得到随访1~11年,4例死亡(23.5%)。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未发现回肠粪袋息肉形成。结论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方法,它可预防肠息肉癌变。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三苯氧胺治疗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250例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250例患者发现肝损害12例,发病率为4.8%。肝组织损害活动性表现1级8例,2级3例,3级1例;肝组织炎症表现G13例,G24例,G34例,G42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饮酒与机体免疫功能是影响中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药导致肝损害比较常见,多为轻度,但是也需要根据危险因素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操作方式在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行NOSES手术治疗的42例低位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将其分为Parks组和改良组,其中20例行Parks法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组),22例采用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改良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个指标以( ±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Wexner失禁评分采用χ2或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改良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Parks法组(P<0.05);两组术后发生并发症、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Wexner评分改良组均优于Park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操作方式在低位直肠癌NOSES手术中均安全可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行两步翻出直肠法联合改良式抵钉座绑线反穿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