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灌注SPECT/CT显像肺灌注体积及视觉评分与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例连续CTEPH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7例,女34例,年龄(59±12)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28例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及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8例肾上腺转移瘤。结果 28例肾上腺转移瘤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可经血行或直接转移至肾上腺,以血行转移为主;肾上腺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占70%),特别是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占40%),其次是恶性淋巴瘤(占10%),再次是胃癌、肾癌、原发性肝癌、膀胱癌、食管癌、扁桃腺癌;多是原发肿瘤确诊后一年之内发现肾上腺转移(占75%);肾上腺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强度肿块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示轻度强化。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可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它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本组经病理证实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52.8岁。16例中14例CT检查,其中5例作了强化扫描,3例MRI扫描。结果:肿瘤多见于左上腹膜后(10/16)及右侧盆底壁(3/16)。均为单发,直径>5cm(14/16),多呈不规则结节肿块(15/16)。CT平扫低于肌密度(14/14),强化扫描呈周边强化(5/5),密度不均匀(11/16),多有侵犯特点(15/16),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发生于左上腹膜后及右侧盆底有侵犯特点的巨大肿瘤应考虑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5.
应用全身18F-FDG PET/PET-CT为脑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以脑转移瘤查找原发灶为主诉的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PET-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的原发灶位置得到了确诊,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5.1%;其中原发性肺癌29例,占50.9%;所有肺癌中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者共13/29例,占44.8%.除可检出原发灶外,18F-FDG PET/PET-CT全身显像还检出肺转移、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其他少见部位的转移灶.与"F-FDG PET-CT相比,单纯的18F-FDG PET图像对肺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仅为10.9%.结论 18F-FDG PET/PET-CT的全身扫描有利于发现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检查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灶发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18例口腔癌(其中包括16例舌癌和2例口底癌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及CT平扫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原发病灶的发现全部病例中有5例患者是由PET/CT检查首次发现口腔癌的;PET/CT对原发部位肿瘤病变显示的灵敏度100%(15/15),特异性100%(3/3);CT对原发病灶显示的灵敏度为73.3%(11/15),特异性为66.7%(2/3).(2)18例口腔癌患者中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共26个,大小介于0.8~1.5 cm之间,标准摄取值(SUV)介于2.5~3.2之间;其中仅有5个淋巴结经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灶.(3)通过PET/CT检查新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性病灶8个.结论 PET/CT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比CT平扫高;全身PET/CT扫描对舌癌和口底癌的临床分期、术后复发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8月~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88例肺外结核病患者资料,其中8例做同机增强CT扫描。结果 88例患者中合并有肺内结核的有22例,共发现病灶334处。所有病灶均表现为18F-FDG不同程度摄取,SUVmax介于1.3~23.2之间,其中19例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大致可分为4大类:⑨"膜性"结核(36例),主要表现为胸膜、心包、腹膜等不同程度增厚,仅6例未见明显增厚;⑨淋巴结结核(4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大淋巴结影,22例边缘模糊,3例见中心坏死,6例CT增强可见环形强化;⑨骨关节结核(28例)。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有骨质硬化;脊柱结核以椎间盘受累及冷脓肿形成为主要特点;其中,仅1例表现为FDG高摄取而无骨质破坏;⑨脏器结核(25例)。肝、脾、胰腺、肾、脑结核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3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鼻咽及喉结核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增厚;肠结核表现为肠壁稍增厚,2例表现为多发节段性增厚。88例肺外结核患者中,30例含有前述2类或2类以上病变。结论 PET/CT能较准确显示肺外结核的病灶形态、范围及活动性,为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CT增强扫描可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用^131I标记内皮抑素(Endostatin,ES)的方法,并研究标记产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Iodogen法对ES进行^131I标记,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标记条件;对标记产物用Sephadex G-25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并计算标记率,用纸层析法测放化纯;产物静置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观察其生物活性。结果Iodogen法最佳标记条件为ES20μg,Iodogen50μg,^131I18.5MBq,反应时间1min,标记率可达65.0%。产物在体外稳定;细胞培养观察其对内皮细胞抑制率高于单用ES或^131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Iodogen法对ES进行^131I标记简单高效,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未受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0.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2b)成熟区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4(2b)(BMP-4)成熟区 cDNA的克隆方法 ,并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人骨肉瘤细胞株 U-2OS中提取总 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扩增为 BMP-4成熟区 cDNA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经适当酶切后克隆入载体 pUC19中,获得重组质粒 pUC19/BMP-4。采用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双向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通过 RT-PCR方法获得了 BMP-4成熟区的 cDNA,并经核苷酸测序证实。计算机检索 Genebank,选择其中已发表的 BMP-4 DNA序列 (D30751)作为参考,经 DNA SIS软件分析显示, rhBMP-4成熟区 cDNA和 Genebank中 D30751 BMP-4成熟区( 963~ 1 310 bp)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 99%。 rhBMP-4成熟区 cDNA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一个位于第 1 154(201)位的 G C,但它不引起缬氨酸( Val)密码子改变,故为无意义突变;另一突变位于 1 222(269)位的 C T,其密码子亦随之发生改变,即由丙氨酸 (Ala)变为缬氨酸。结论 获得克隆的 BMP-4基因成熟区,该基因在骨关节系统的损伤与修复及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