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将接受睑袋整形术的20例下睑凹陷泪沟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选择改良眶隔脂肪释放术式,将有限的眶隔脂肪精确地固定在重度泪沟畸形的浅层组织。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无并发症。结论改良眶隔脂肪释放睑袋整复术在下睑凹陷伴泪沟畸形的患者中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效果更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γ干拢互诱导单核因子(MIG)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 MIG 在28例瘢痕疙瘩患者(K组)、3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HS组)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N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组、HS组中的MIG均呈高表达,与N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K组与HS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G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化学趋化因子(I-TAC)和巨噬细胞起源的趋化因子(MDC)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TAC和MDC两种趋化因子在24例瘢痕疙瘩患者(A组)、3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AC和MDC在A、B组中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AC和MDC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血管肉瘤是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的软组织肉瘤, 占软组织肉瘤的1%~2%, 占皮肤软组织肉瘤的5.4%, 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 预后差, 可发生在任何部位, 最常见于老年白人男性的头颈部皮肤。放疗或慢性淋巴水肿与继发性血管肉瘤发病高度相关。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镜下见真皮广泛梭形细胞局部或广泛实性浸润, 常见细胞异形, 免疫组化常见CD31、CD34和Ⅷ因子阳性。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局部复发风险高的病例, 建议采用大剂量(>50 Gy)大范围辅助放疗。放疗继发性血管肉瘤应避免进一步放疗。化疗是晚期和转移性血管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孤立肢体灌注可作为放弃根治性手术时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
韧带样纤维瘤病是一种源于肌肉间结缔组织纤维母细胞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具有局部浸润和术后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1-2]。2013年11月,我科收治1例肩背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蓝痣,又称真皮良性黑色素瘤, 位于真皮结缔组织内的较深处,通常较稳定,不易恶变.常见于手背、足背、头部或颈部区域.也有极少数报道其发生于口腔、阴道、子宫颈、腋窝淋巴结和前列腺.发生在头皮的巨大细胞型蓝痣实属少见,文献也少有报道.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巨大头皮蓝痣患者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合性眶周骨折的综合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骨折的解剖结构、症状、外形及创口特点,应用表面微小切口或冠状切口,松解复位后,以钛板坚固内固定颅颌眶骨,辅以预成型钛网、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对于继发鼻畸形者,可Ⅱ期鼻整形修复;对于伴眼内容物创伤者,联合眼科行肌肉松解、眶内衬垫填充法眶壁修补术;对于严重的眼球损伤,则由眼科医师行眼内容物剜除+义眼台植入术;对于伴发内眦韧带断裂致眼角变形者,手术探查内眦韧带并将之固定于鼻嵴相应处或Ⅱ期行眼角开大术,同期请眼科医师探查泪道损伤;对于伴发眶尖综合征或眶上裂综合征者,联合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或通过Ⅱ期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结果 本组共28例患者(32只眼),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伴发眶尖综合征患儿术后仍存在轻度上睑下垂,2例眼球内陷患者术后仍存在眼球突度不对称,1例伴发低鼻歪鼻患者术后仍存在轻度的歪鼻畸形;其余24例患者外形较满意,眼睑及眼球运动自如,眼球突度对称,复视消失,鼻部及面形良好.结论 对于复合性眶周骨折的修复,既应对局部进行针对性骨折片复位,又需考虑整体进行综合修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30例瘢痕疙瘩(A组)、30例增生性瘢痕(B组)及20例正常皮肤(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d2、Smad3在A、B组中的阳性率高于C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核内积聚较C组明显,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A、B组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联合作用,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健康志愿者24例,年龄为26~45岁,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6例,26~30岁;第2组6例,31~35岁;第3组6例,36~40岁;第4组6例,41~45岁.于不同年龄人体腹部皮下取用等量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ADSCs,计数原代单核细胞数,记录细胞传代时间,观察传代细胞体外生长特点及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4组不同年龄段原代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所需时间,第2组短于第3组、第3组短于第4组(P<0.05);第3组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例明显高于第4组(P<0.05);前3组与第4组相比,四甲基偶氮噻唑蓝细胞活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人体ADSCs体外培养细胞特性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中>40岁者的ADSCs增殖能力与年龄较小者相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1 关于软组织填充 目前,修复软组织缺损和重塑体形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类组织瓣转移技术、扩张组织瓣修复技术、人工合成材料植入以及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