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胃癌腹腔液中Ⅳ型胶原含量与其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术中收集50例胃癌和10例胃良性病变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清液中Ⅳ型胶原、CEA蛋白(p-CEA)含量,同时进行腹腔冲洗细胞学(peritoneallavagecytology,PLC)和病理学检查。结果:Ⅳ型胶原含量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浆膜类型呈正相关。PLC、p-CEA阳性组Ⅳ型胶原含量均高于阴性组(P<0.05);肉眼腹膜转移的10例中Ⅳ型胶原均显著升高。全组Ⅳ型胶原含量升高者占68.0%,明显高于p-CEA(44.0%)和PLC(34.0%)的阳性率(P<0.05)。结论:腹腔液中的Ⅳ型胶原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志物,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其预测腹膜亚临床转移的灵敏性优于p-CEA和PLC。  相似文献   
2.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全面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我院开展的药物咨询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药物咨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药物咨询室开设一年来详细记录的药物咨询登记,每月50份共600份,按咨询者的情况、咨询药物、咨询内容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患者咨询人数最多;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降糖药物咨询多;咨询内容广泛并且有意义.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是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师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诱导作用, 分析活化巨噬细胞对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目法   人正常胃腺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与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共培养, 诱导后者分化, 研究后者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的损伤作用及分子机制。   结果   胃癌细胞诱导THP-1形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M1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显著下调, 而M2表型的表面抗原明显上调, 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TAM显著抑制正常间皮细胞生长, 促进间皮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   结论   胃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发生表型和功能转化, 进而导致间皮细胞发生EMT和凋亡, 促进形成腹膜转移癌。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水煎液急性毒性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煎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分别采用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法、棉球肉芽肿法,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观察山豆根水煎液的毒性及抗炎作用。结果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35.05 g.kg-1,其95%的置信区间为39.59~31.03 g.kg-1。山豆根水煎液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山豆根高剂量组对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山豆根水煎液有一定的毒性,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急性炎症比慢性炎症作用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人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41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5·6%(31/41)和80·5%(33/41),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在分化较差的肿瘤类型中表达分别为85·2%和88·9%,高于分化较好的肿瘤类型,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分别为82·8%和86·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在TNM分期Ⅲ、Ⅳ期的病例中表达分别为80·6%和83·9%,高于其他分期。结论:热休克蛋白70和90α在胃癌组织中明显表达升高,且在晚期的病例中表达高于相对较早期的病例,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是一项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中分离、纯化单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的技术。它成功地解决了组织中的细胞异质性问题 ,是分子病理学和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该技术与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使人们对生长发育、疾病演进过程分子水平的定性、定量分析更加准确易行。本文概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高龄(≥80岁)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17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超高龄者45例,对照组125例),对比超高龄患者(≥80岁)和对照组(〈80岁)在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疾病治疗等的差异,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超高龄组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起病时有明确诱因或处于活动状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超高龄组脑叶出血的情况多于对照组(31.1%比12.0%,P〈0.05),基底节出血的情况则少于对照组(37.8%比62.4%,P〈0.05);超高龄组采用手术治疗低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上长于对照组,中位累积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龄原发性脑出血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别的脑出血,脑血管淀粉样变性极有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非编码RNA(ncRNA)是不参与蛋白质编码的RNA的总称,包括微小RNA(miRNA)、siRNA、p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等。其在蛋白质转录与后转录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自噬是细胞在异常环境中维持生存的一种方式。大量研究表明自噬与肿瘤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自噬对于肿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许多研究探讨了非编码RNA在肿瘤细胞中对于自噬过程的调控.文章综述了miRNA与lncRNA这两种研究深入的非编码RNA。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对照试验结果,客观的评价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至2013年8月前,应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对照试验文献,并提取相关文献特征资料。制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并使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文献647篇,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入选患者1338人,585人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753人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失血量降低[WMD=-108.83,95%Cl(-141.59,-76.07),P0.00001],术后排气时间更早[WMD=-1.12,95%Cl(-1.43,-0.82),P0.00001],住院时间减少[WMD=-4.45,95%Cl(-5.54,-3.35),P0.00001],切口感染的风险降低[OR=0.51,95%Cl(0.28,0.91),P=0.02],同时手术时间延长[WMD=22.79,95%Cl(15.10,30.48),P0.00001]。而两组间淋巴结捡取数、死亡率、复发率等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可提高短期疗效,尽管对于死亡率、复发率没有明显改善,但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共接受手术43例次)原发及复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复发病例较原发病例生物学行为差,肿瘤侵袭力强,组织学亚型恶性程度高,手术完全切除率低。多次复发者复发间期逐渐缩短。难治性大出血是术后主要且致命的并发症。结论 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易复发,很少转移,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完全切除者复发间期长,控制术中出血是减少术后死亡的关键。放、化疗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