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旴江医学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流域的16个县市,通过对旴江医学史的新近考证,证实从西汉迄民国旴江流域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711种,孕育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诞生地,道教的兴起促进旴江医派的形成和发展,旴江医派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医学流派风格。旴江医派的鲜明特点是: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医思想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气候湿暖形成旴江流域药用资源繁茂和药业繁盛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纵观旴江医派历史,旴江医派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隋唐、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旴江流域,名医代出,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ICU镇静研究和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病人实施适度镇静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镇静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消除病人焦虑,增加对机械 通气的耐受,有利于护理等。本文主要阐述成人ICU镇静的镇静深度评分系统,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重比重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患下腹及下肢手术麻醉的体会。方法:42例ASAI~Ⅱ级65岁以上的老年患,行L3-4间隙重比重布比卡因(0.15~0.2mg/kg)脊麻,记录术中BP、HR、SpO2、升压药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42例阻滞平面T8~T10以下,面罩吸氧下SpO2均大于97%,除4例BP下降超过术前30%需用麻黄碱外,余病人BP、HR均较平稳,术中、术后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只要控制药物用量和管理得当,脊麻用于老年患下腹及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晚期癌痛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6—85岁,体重38—63kg,VASⅢ或Ⅳ级。CT引导下经T12-L1椎间隙左、右穿刺,针尖分别抵达膈脚外腹主动脉旁及膈脚内。分别注入含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1ml)的1%利多卡因8ml,CT示所注药液有会师趋势或已会师包绕腹主动脉后,左、右分别注入无水酒精20、15ml,再次CT观察酒精扩散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价镇痛效果。会师包绕腹主动脉的11例患者中8例(73%)镇痛效果满意至去世;另6例酒精在腹主动脉周围被转移的淋巴结分割呈斑点、斑片状,其中3例(50%)完全无痛。与腹腔丛阻滞(NCPB)前相比,NCPB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下降,QOL评分升高(P〈0.01)。双针会师法腹腔丛阻滞可使所注无水酒精在腹腔丛恰当分布,对顽固性上腹部癌痛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校园性骚扰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校园性骚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整群抽取的1 062名广州高校学生校园性骚扰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均自愿、匿名参与调查。  结果  有169名学生报告曾遭遇校园性骚扰,报告率为15.91%,女生报告率(20.30%)高于男生(10.20%)(χ2=19.91,P < 0.01)。在4种校园性骚扰类型中,言语骚扰者报告率最高,为10.26%;其次是肢体骚扰(7.16%)、视觉骚扰(4.61%)和不受欢迎的性要求(1.69%)。从发生场所来看,校园性骚扰最常见发生场所为教学楼(58名)、宿舍(33名)和办公室(17名)。在169名受害者中,116名受害者(68.64%)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骚扰的影响,女性受害者(94名)比男性受害者(22名)更容易受到性骚扰的影响。  结论  校园性骚扰可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并造成其他负面心理影响。应加强对学生性骚扰的教育,减少校园性骚扰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羊膜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 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对照组)或与人羊膜共培养4-5d,观察其形态分化,分别用β1整合素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 与人羊膜共培养4-5d后,ES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样的单层细胞,细胞排列紧密,呈多边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多数细胞呈现β1整合素阳性,对照组大量细胞死亡,未见β1整合素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β1整合素细胞分别为81.4%和8.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Z检验P<0.01。结论 人羊膜组织可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阮林  黄冰  钱卫 《广西医学》2000,22(1):40-41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PETCO2和Qs/Q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分别于TLV 20min、OLV 5min、15min、30min、60min测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气并同时记录PETCO2,计算Qs/Qt,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LV时不同时段PETCO2、PaCO2、Qs/Qt比TLV时增大(P<0.05),TLV时PETCO2与Qs/Qt不相关(r=-0.0230,P=0.9077)。OLV时PETCO2与Qs/Qt相关(r=0.4739,P=0.0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3.4862+0.0147x(y=PETCO2,x=Qs/Qt)。结论:OLV时PETCO2与Qs/Qt呈直线相关,PETCO2随Qs/Qt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加胸段硬膜外麻(TEA;T4~5或T5~6,1.4%利多卡因)OLV组(实验组)和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OLV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OLV5,15,30,60min分别抽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探讨不同配伍的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开胸术后病人分为三组每组10例,A组0.16%布比卡因加0.00045%丁丙诺啡;B组0.2%布比卡因加0.0006%丁丙诺啡;C组0.25%布比卡因加0.00045%丁丙诺啡。结果:术后三组病人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无痛。B组镇痛效果最佳。结论:PCEA有效镇痛能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可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或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中,下腹部择期手术45例行术后镇痛治疗。病人分为3组,每组15例。药物配方为A组可乐定2μg.kg^-1,B组丁丙诺啡2g.kg^-1,C组可乐定1μ.kg^-1加丁丙诺啡2μg.kg^-1两药混合。术后病人疼痛采用VAS评分,4分以上者从硬膜外导管注药。结果:C组镇痛效果,起效、持续时间优于A,B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