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患者颅内压(ICP)升高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ICP监测是持续监测患者颅内情况和指导处理异常ICP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CP监测在重型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后3个月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评估支架对兔正常动脉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术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开口以远的腹主动脉,将金属覆盖率35%~45%的血流导向支架置入2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内.术后4周对兔均行静脉DSA检查,3个月时对所有兔行动脉DSA检查,并将其全部处死后行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造影显示的支架置入处腹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分析其新生内膜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的关系.结果 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4周和3个月腹主动脉平均直径分别为(3.47±0.44)、(3.65±0.40)、(3.57±0.36)和(3.51±0.30)mln.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新生内膜均完全覆盖支架网丝,这些新生内膜平均厚度为(95±42)μm,主要由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少量巨噬细胞组成.新生内膜厚度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兔腹主动脉轻微内膜增厚.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对兔正常血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孔率血流导向装置对兔囊状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和对分支的影响.方法 取30只兔宽颈动脉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B组动物载瘤动脉内分别植入金属覆盖率30%~35%和45%~50%低孔率血流导向装置,术后4周造影,3个月后再次造影并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C组动物载瘤动脉内不植入支架,分组后和3个月时造影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B两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显示造影剂滞留率分别是88.7%和100%,4周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合率分别是77.8%和85.7%,3个月时动脉瘤闭合率分别是71.4%和85.7%;支架所覆盖的分支血流通畅;动脉瘤颈部和载瘤动脉内薄层新生内膜覆盖支架,瘤腔充满血栓.C组分组后和处死前动脉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植入低孔率血流导向装置是治愈脑动脉瘤的一种可行方法,对分支血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低孔率血流导向支架对分支动脉开口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入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低孔率血流导向支架植入实验组腹主动脉并覆盖分支开口,对照组动物只进行造影不植入支架.3个月后对所有动物再次造影并处死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支架所覆盖的分支在造影随访中均无闭塞,分支开口处新生内膜增生程度和支架孔率呈负相关(r=-0.507,P=0.005),这些新生内膜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结论 造影显示低孔率血流导向支架所覆盖的分支开口在术后3个月无闭塞,但病理显示支架可引起分支开口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类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面临复发和弹簧圈压缩等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类似人类颅内动脉瘤组织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实验动物动脉瘤模型[1].以往广泛应用的动脉瘤模型制作方法是缝合静脉袋到动脉侧壁或分支部,这种动脉瘤模型部位和大小可以控制,重复性好,已有许多学者用其进行血管内治疗的研究.但该模型与人颅内动脉瘤在组织学上差异很大,难以自发破裂,缝合处有瘢痕形成,能诱发瘤内血栓形成.Martin等[2]用胰弹性酶在犬身上诱导出腹主动脉瘤,随着介入技术的断发展,弹性酶诱导动脉瘤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孔率球囊扩张支架对犬颈总动脉瘤腔压力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中央部分网孔加密而两端与普通类型支架相同(正常孔率区)的低孔率支架,据中央网孔密度高低分为A、B、C三型。取10只犬,于每只犬的双侧颈总动脉建立3个侧壁宽颈动脉瘤模型。将24个成功的动脉瘤按平衡不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置入A型支架组、B型支架组、C型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仅测压,不置人支架)。采用微导管尾端连接的生物信号分析仪记录瘤腔内和载瘤动脉内的压力变化。结果①18个动脉瘤成功置入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中央低孔率区完全覆盖动脉瘤瘤颈,支架贴壁良好,载瘤动脉血流通畅。所有动脉瘤内血流减慢,其中12个(66.7%)瘤体减小。置入支架组均无血栓形成及支架移位。②3个支架组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动脉瘤内的压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支架置人过程中,3个支架组动脉瘤内压力均比对照组及自身置入前、置入后升高(P〈0.05,P〈0.01);而3个支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支架置入后载瘤动脉内压力,3个支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后,各组自身比较,动脉瘤内压力与载瘤动脉内压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孔率支架置入后,可使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流空时间延长。不影响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内压力的变化,仅在支架释放的过程中可引起动脉瘤腔内压力的短暂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血流导向支架(flow diverter,FD)通过增加网丝密度,干扰瘤颈部和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1],而对正常分支内血流无明显影响[2].临床上,已有多个中心大宗病例报道使用FD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3-4],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最高达95%.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2种FD为Pipelin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和Silk(silk flow diverter,SFD).FD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由瘤腔填塞转变为载瘤血管的重建[15].然而,这种高金属覆盖率的支架在治疗动脉瘤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并发症,包括载瘤血管及分支闭塞、脑梗死、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支架内狭窄等,发生率高达38%[7].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应用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并发症(表1)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犬侧壁动脉瘤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良和评价建立犬颈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的方法。方法 以显微外科缝合技术在15条犬的双侧颈动脉建立多枚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术中肝素化(A组)、术后肝素化(B组);不肝素化(C组)3种处理,于模型建立后2周及1个月行血管造影确认结果。2周、1个月时随机取材行动脉瘤病理学检查,对不同抗凝处理条件动物2周时的模型建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成功建立了37枚侧壁宽颈动脉瘤,血管造影示血流从动脉瘤远侧壁进入瘤内,沿着瘤壁从近侧壁流出,瘤腔中心有涡流。C组有6枚、A组有1枚动脉瘤自闭。3组共有5枚动脉瘤内有部分血栓形成,A组与B组间血栓形成率无差异(Nemenyi法:P > 0.5)。组织病理学提示2周时的动脉瘤内有较明显的内膜增生和炎症反应,瘤颈处缝线无完整内膜覆盖。1个月时动脉瘤瘤壁炎症反应消退,瘤颈处缝线有完整内膜覆盖,流入道受血流冲击处可见瘤壁内膜增生。结论 建模时术后肝素化与术中肝素化可达到同样的抗凝效果,外科缝合建立多枚动脉瘤可控性好,并可实现自身对照和空白对照,在对动脉瘤治疗技术的研究中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兔囊性动脉瘤模型静脉造影的应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经静脉DSA(Ⅳ-DSA)方法显示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囊性动脉瘤模型形态的可行性,总结动脉瘤模型静脉造影法的经验.方法 胰弹性蛋白诱导法建立10只兔右侧颈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在同一体位和造影角度下对模型动物分别进行股动脉插管动脉造影和Ⅳ-DSA检查,测量动脉瘤各个径长,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比两种造影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形态,测得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各径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Ⅳ-DSA造影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兔右侧颔动脉根部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可作为动脉超选造影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火器伤后引起脊髓损伤的机理包括直接损伤和间接震荡伤。伤后子弹存留尤其是步枪子弹尾端造成脊髓损伤并长期存留在椎管内的病例罕见。我们在维和期间收治1例胸椎火器伤后椎管内子弹存留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5岁,南苏丹难民。因"背部枪伤后双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失禁4个月"于2014年8月14日入院。患者受伤时子弹从背部射入,当即出现双下肢瘫痪,伤口有血性液体流出。在无国界医生组织给予清创后伤口瘢痕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