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10年1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青年胃癌误漏诊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以上消化道常见症状为主要表现,误诊为慢性胃炎5例,出血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并幽门梗阻各4例,胃肠功能紊乱3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胆囊炎、神经痛及妊娠各1例;十二指肠溃疡并胃癌漏诊胃癌2例。误漏诊时间6~12个月。23例均经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胃癌。14例因远处转移、明显局部侵犯和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转移行姑息切除术,5例肿瘤局限行根治性切除术,4例因腹盆广泛种植转移或肝转移仅行探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本组预后均较差,生存时间6个月~2年。结论加强对青年胃癌认识,提高对其警惕性,对上腹部不适青年患者及时行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减少青年胃癌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2.
我院培养距世纪医学人才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张健  王凤力 《右江医学》2007,35(3):299-3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所占比例不足1%,发病率约2/10万,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占胃肠道间质瘤的第2位,约占20%~30%。小肠肿瘤少见,小肠间质细胞瘤更为罕见,由于小肠的解剖结构、位置及生理功能的特性,早期的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小肠的检查手段又有限,容易导致诊治延误。现将我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27例小肠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 、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男女均有发病,男女之比为1.26∶1,50~6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块或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分子靶向治疗创造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的两种建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瘤块皮下移植法和直接皮下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瘤模型,观察二者的接种阳性率、肿块生长速度、肿块可观察时间、肿块可供实验用时间、瘤体大小(以长径为标准)、肿瘤转移、浸润等情况。结果二者接种阳性率分别是100%、80%,可观察到肿瘤时间及可供实验(长径≥0.4 cm)时间分别是8 d、16 d及29 d、41 d;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瘤体4周长径分别是平均约(0.42±0.06)cm、(0.28±0.06)cm;6周分别是平均约(0.75±0.07)cm、(0.52±0.27)cm;均无转移瘤发生,皮肤浸润不明显。结论两种方法中前者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形成瘤体大小较一致,有利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在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男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尿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伴尿外渗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表现。结果:28例输尿管结石病例因其梗阻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程度尿外渗.经抗炎、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或治愈。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发尿液外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hTERT)启动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治疗裸鼠胰腺癌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hTERT启动子和常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DC312-TP—TK,PSU-CMV-TK。制备腺病毒液,检测病毒滴度为1.9×10^10pfu/ml和1.4×10^10pfu/ml。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以两种方法治疗后观察皮下移植瘤消退、HSV-TK基因表达情况、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肝功能。结果 PDC312-TP-TK组与PSU-CMV-TK组对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8.3%和65.6%,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杀伤方面具有一样的高效性;但其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远小于PSU-CMV-TK组,PDC312-TP-TK组血清中ALT,AST,ALP分别为(54.00±1.97)、(147.00±12.67)、(33.00±2.59)U/L而PSU-CMV-TK组中为(334.00±9.81)、(511.00±11.24)、(98.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肝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中,仅PSU-CMV-TK组有肝脏坏死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中也仅PSU-CMV-TK组检测到1143bp的TK基因片段。结论 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是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在具有治疗高效性的同时,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6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41例,良性1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组)37例,非根治性手术切除(非根治组)19例.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62个月,根治组最短复发时间为9个月,2年复发18例,复发率为48.6%;非根治组最短复发时间为2个月,2年复发15例,复发率为78.9%.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均超过1年.结论 PRT治疗效果差,手术彻底性及肿瘤分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