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①以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表皮组织提取总RNA中扩增编码人BP180NC16A的cDNA,与包含编码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恒定区基因的质粒pFUSE-hIgG1e4-Fc2融合,形成重组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质粒。②重组质粒转染真核HEK293T细胞,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③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转染细胞上清中分泌的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果构建了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成功表达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论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能够成功真核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刺预处理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影响,以及梅花针叩刺预处理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6例光线性角化病,3例结节型基底细胞癌,3例原位鳞状细胞癌进行梅花针叩刺 + ALA-PDT治疗,同时选取皮损类型及分期类似的患者仅单纯ALA-PDT治疗作为对照组。 结果 梅花针叩刺 + ALA-PDT治疗组单次治疗对光线性角化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ALA-PDT组[1级皮损12/12比10/14,2级皮损79.5%(31/39)比57.9%(22/38),3级皮损36.6%(15/41)比17.0%(7/41),均P < 0.05]。梅花针叩刺 + ALA-PDT治疗组中光线性角化病获得完全缓解所需的治疗次数有所减少,3级皮损平均治疗1.9次获得完全缓解;单纯ALA-PDT组3级皮损平均2.6次获得完全缓解。梅花针叩刺 + ALA-PDT治疗原位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厚度超过0.3 mm),获得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少于单纯ALA-PDT组。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在增加梅花针叩刺后治疗效果亦增强。梅花针叩刺患者疼痛无明显增加。 结论 梅花针叩刺可增强ALA-PDT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头面部。发生于老年人的巨大侵袭性SCC尤为难治。本文报道1例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巨大侵袭性SCC。患者,男性,96岁,左耳前出现红色增生物伴溃疡3年余,无疼痛及瘙痒。查体见:左耳前红色增生物伴溃疡(4 cm×4.5 cm×2 cm)。病理提示:侵袭性SCC。B超及头颅CT未发现转移灶。诊断:侵袭性SCC,T2期。予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9次后外用咪喹莫特治疗3月。皮损全部变平但是遗留色素减退斑。光动力治疗前采取梅花针前处理帮助5-氨基酮戊酸进入皮损内部。随访18个月无复发。提示光动力联合咪喹莫特可尝试用于难治性侵袭性SC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Dsg1-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滴度和Dsg1-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87.5%)患者病情评分与Dsg1-ELISA指数有显著性关联(P0.05),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4例(50%)患者病情评分与IIF滴度有显著性关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结论 Dsg1-ELISA指数可作为PF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530 nm、630 nm以及850 nm发光二极管(LED)光对光老化皮肤的作用。 方法 选择14例皮肤光老化受试者,随机于其一侧前臂伸侧三个区域,分别给予530、630及850 nm LED光照射,每周3次,共12次。对照射部位皮肤进行皮肤镜检查,并比较照射前、照射第2、4和6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以及反映皮肤颜色的皮肤亮度(L*值)和皮肤黑素指数(MI值)的变化。同时,随机选择5例、5例、4例受试者在试验前和试验第6周分别取530、630及850 nm LED光照射皮肤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经12次630、850 nm LED光照射后,经皮肤镜检查,分别有10例、7例受试者皮肤纹理变浅,色素沉着减少;7例受试者530 nm LED光照射部位皮肤纹理加深,色素沉着增加。经630和850 nm LED光照射后,14例受试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升高(6周时分别为37.9 ± 7.7和34.5 ± 7.1 au,照射前分别为33.1 ± 6.1和32.0 ± 7.0 au,照射前后比较,均P < 0.05),TEWL值均明显降低(6周时分别为9.8 ± 2.5和10.9 ± 2.5 g·m-2·h-1,照射前分别为14.0 ± 1.8和14.2 ± 2.6 g·m-2·h-1,照射前后比较,均P < 0.05),L*值与MI值均未发现明显改变(P > 0.05)。530 nm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及TEWL值较照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值显著降低(P < 0.05),MI值明显增高(P < 0.05)。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照射前真皮具有典型的光化性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变性损害,照射后3组均出现新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排列较照射前整齐致密。 结论 630和850 nm LED光均可以改善光老化皮肤外观、屏障功能,促进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和重排,530 nm LED光会增加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6.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开放手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根治术对早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切口美容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前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早期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胸-乳入路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切口美容度[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bserver’s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患者瘢痕自我评分(Patient’s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ancou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VSS)]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低剂量ALA-PDT重塑光老化皮肤真皮胶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通过Western Blotting、ELISA实验检测角质形成细胞中的TGFβ1的表达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通路的活化,光镜下细胞数量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小鼠活检取材检测Pp IX的分布和真皮胶原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低剂量ALA-PDT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TGFβ1;与低剂量ALA-PDT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可激活真皮成纤维细胞的TGFβ通路,促进其胶原合成和增殖;低剂量ALA-PDT可重塑光老化小鼠真皮胶原,且Pp IX主要分布在表皮。结论:低剂量ALA-PDT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释放TGFβ1,活化真皮成纤维细胞的TGFβ通路,重塑真皮胶原。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全身皮肤结节半月余,于2009年6月12日入我院诊治.患者半月前出现腰部多发红色结节,直径约0.5 cm,无不适感.逐渐蔓延至整个躯干、四肢、面部、双眼睑.外院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仍有新发结节,但原有部分皮疹变平、颜色变浅.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体检:T 36.1℃,R 20次/分,P 82次/分,BP 120/80 mmHg.神志清,精神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HbAlc在血糖监测及预判母婴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93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前HbAlc水平将其分为3组:229例孕妇HbAlc<5.5%为A组,284例孕妇HbAlc 5.5%~6.0%为B组,80例HbAlc>6.0%为C组。比较3组母婴结局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母婴结局的高危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lc水平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结果:1)C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A组、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BMI与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167,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水平升高是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B组OR=1.477,95%CI:1.011~2.158,P<0.05;C组OR=1.848,95%CI:1.022~3.344,P<0.05)。HbAlc水平有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01(P<0.001)。结论:分娩前HbAlc水平可作为GDM孕妇孕期血糖监测及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