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人F lt3 ligand(hFL)与GM-CSF在体内外的表达、体外生物学活性,体内扩增小鼠脾脏DCs及抑制小鼠EL-4淋巴瘤的效应。方法:应用AdEasy系统,将hFL和hGM-CSF DNA重组到穿梭质粒的两个独立转录单位上,得到重组腺病毒Ad-hFL-hGM-CSF。采用ELISA、W estern b lot法测定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FL和hGM-CSF在体内外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hFL和hGM-CSF刺激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重组腺病毒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扩增情况。在移植EL-4淋巴瘤的小鼠皮下注射4次重组腺病毒(每次5×109pfu),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结果:构建得到含有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FL-hGM-CSF,并在体内、外高效共表达hFL和hGM-CSF。hFL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hGM-CSF对TF1细胞,均有明显的刺激增殖作用。Ad-hFL-hGM-CSF显著扩增小鼠脾脏DCs至正常值的50倍。抑瘤实验中,Ad-hFL-hGM-CSF使小鼠EL-4淋巴瘤生长延慢,瘤体比对照组明显减小,抑瘤率为30%,P<0.05。病理切片显示,Ad-hFL-hGM-CSF治疗组肿瘤细胞间隙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腺病毒介导hFL和hGM-CSF在小鼠体内显著扩增脾脏DCs,并可抑制EL-4淋巴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MB)在评价肝细胞癌(HCC)预后中的价值,并建立应用模型。方法:纳入HCC患者107例,根据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TMB截断值。Cox回归分析TMB与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根据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和AUC确定TMB最佳截断值为3.3 mut/Mb。Kaplan-Meier结果显示,TMB高的患者OS较差[HR=1.68(1.09,2.59),P=0.02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B是HCC的独立预后因子[HR=1.81(1.14,2.87),P=0.011]。将HCC独立预后因子(微血管侵犯、肿瘤转移、TMB)纳入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一致性指数为0.692(0.661,0.724),校准曲线和DCA证实预后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结论:TMB是HCC的独立预后因子,高TMB患者预后较差;以TMB等独立预后因子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有较高的临...  相似文献   
3.
携带人FL、GM-CSF基因的裸DNA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表达人FL和GM-CSF的裸DNA抑制小鼠移植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带有信号肽序列的人FL和GM-CSF基因插入pcDNA3.1/zeo载体,构建分泌表达人FL和GM-CSF的治疗用表达载体,经SephacrylS1000柱层析法纯化了重组表达质粒。用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并用TF1细胞验证293细胞表达的GM-CSF的生物学活性。重组表达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复合物,隔天肌肉注射小鼠共6次,每只小鼠接种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 2×105后,观察不同基因组合条件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人FL和GM-CSF在293细胞中表达量分别为50μg/L和30μg/L,单用FL或GM-CSF和两者联用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在第17天抑制率为30%~40%。联合应用组较单用FL或GM-CSF组更为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小鼠生存时间并无延长。结论人FL和GM-CSF在293细胞中均获表达,且对肿瘤的早期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但对小鼠最终生存时间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增效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造血增效因子(hHSF)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及其动员恒河猴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合成编码hHSF的DNA片段,克隆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后,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入E coli 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用凝胶过滤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和复性.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和氨基酸测序仪分别测定纯化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N端氨基酸序列以及氨基酸组成.选用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只一组为单次皮下注射重组hSCF 500μg/kg,另一组为皮下注射rhG-CSF 10μg·kg-1·d-1 4 d后,单次注射rhHSF 500μg/kg.观察恒河猴外周血CD34+细胞、CFU-GM数目以及血常规.结果测序证实合成的hHSF序列与设计一致,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0a-hHSF在E.coli中获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N端前1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相对分子质量为7540;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恒河猴实验结果表明,单次皮下注射重组hHSF后外周血CD34+细胞、CFU-GM和中性粒细胞数分别在用药后3 h,1 h和45 min达高峰,动员幅度分别为用药前检测值的16.3倍、1.9倍和4.4倍.与G-CSF联用,动员外周血干细胞作用更加明显,CD34+细胞、CFU-GM和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基值的25.8倍、8.7倍和8.3倍.结论合成的hHSF基因在E.coli中获高效表达,重组hHSF具有动员恒河猴外周血干/祖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并与G-CSF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10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病例组及正常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筛选影响DG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吻合方式(OR=0.061,95%CI:0.006~0.647)、术前行PTCD(OR=6.837,95%CI:1.527~30.612),术前直接胆红素(OR=8.784,95%CI:1.562~49.385),术后输血(OR=10.238,95%CI:2.134~49.114)以及二次手术(OR=37.172,95%CI:1.224~1129.347)为影响术后DG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这5个变量构建了预测DGE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03~0.951),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线形胃肠吻合能够降低DGE的发生率,而术前行PTCD、术前直接胆红素>100μmol/L、术后输血及二次手术均会增加DGE的发生率。利用这些变量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术后DGE的发生,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