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及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术前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比较术前EUS和ME-NBI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3例患者(392处病灶),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83处,重度不典型增生72处,鳞状细胞癌235处,腺鳞癌2处。308处病灶仅经过EUS检查,7处病灶仅经过ME-NBI检查,77处病灶同时经过两种方式检查。385处病灶经EUS评估,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43.9%(169/38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Kappa=0.1)。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US准确率为40.8%(139/341),黏膜下层病变准确率为68.2%(30/44)(P=0.001)。84处病灶经ME-NBI评估,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72.6%(61/84),与病理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其准确率为91.0%(71/78),对于达黏膜下层的病变其准确率为16.7%(1/6)。同时行EUS及ME-NBI检查的77处病灶,EUS诊断准确率为42.9%(33/77),ME-NBI对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84.3%(67/77)(P=0.001)。结论 ME-NBI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评估优于EUS。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35年中应用肢体延长术治疗的下肢短缩畸形及不等长患者数据,探讨肢体延长术应用对象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矫形外科病例数据库进行资料提取,选取198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下肢延长术治疗的257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56例(60.45%),女1018例(39.55%);年龄3~58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30年间治疗四肢畸形所应用的骨外固定器械(包括Ilizarov器械)数据,探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矫正四肢畸形的应用指征、个体化器械构型选择策略等。方法依据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肢体畸形矫形手术病例数据库,回顾性统计分析1988年1月—2017年12月外固定器使用情况,分别从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段、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种外固定器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外固定器总体使用情况及不同外固定器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 113例患者手术中应用了骨外固定器,其中双下肢手术同时应用者69例,共应用8 182套外固定器。其中组合式外固定器4 725套(57.74%)、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3 388套(41.41%)、单臂外固定器64套(其中包括Orthofix器械)(0.78%)、Taylor空间外固定器5套(0.06%)。男4 487例(55.31%),女3 626例(44.69%)。从不同时间段分析显示,外固定器使用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后应用数量突破性增多。患者年龄以11~30岁为主,其中21~25岁使用最多,达1 819套(22.23%)。外固定器应用部位几乎涵盖了四肢所有区域,其中踝足趾部位最多,达4 664套(57.00%);上肢最少,共152套(1.86%)。8 113例中治疗的疾病涵盖了十余个学科、超过150个病种,其中使用外固定器治疗最多的前5位疾病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结论 Ilizarov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淋巴、神经、皮肤、内分泌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以及骨科疑难杂症,其手术适应证远超出了骨科学范围。国产外固定器及其安装工具基本能满足各种治疗的要求。骨外固定技术已全面进入了应力控制下的牵拉组织再生,自然修复组织创伤与残缺、重建肢体功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5月26日-28日,由北京听力协会主办的2023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邀请到6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主题分享,包括2场会前会、44场学术报告、1场案例专场、2场圆桌论坛。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中国台湾等地的多位知名学者,国内顶级声学、听力学专家与相关从业人员1000余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6.
郭保逢  秦泗河  潘奇  王一岚 《骨科》2021,12(4):344-347
目的 总结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近40年间手术治疗的万例儿童肢体畸形病例,探讨中国儿童肢体畸形病人的疾病谱、病种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治疗策略,为制定中国儿童肢体畸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手术病例资料数据库,选取1980年4月24日至2019年12月31日手术治疗的16岁以下肢体畸形患儿共148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中创伤后遗下肢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中1978年5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837例创伤后遗下肢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手术时年龄、来源地区、创伤侧别、矫形手术相关信息(手术时间、部位、类型以及术后固定方式)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837例患者来自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其中,男551例(65.83%)、女286例(34.17%);手术时年龄3~84岁,平均27.6岁,其中16~45岁年龄段患者最多(559例,66.78%);创伤以交通事故伤为主(639例,76.34%)。畸形主要累及单侧肢体,其中左侧394例(47.07%)、右侧376例(44.92%)。2008年—2017年手术患者最多,占53.05%(444/837)。患者均实施1个或多个部位手术(1 048个部位),其中踝关节及足趾手术矫正最多,占48.38%(507/1 048)。实施包括肌腱延长及软组织挛缩松解术等各类矫形手术1 204例次。术后联合骨外固定624例(Ilizarov外固定467例、组合式外固定157例),联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213例。结论 创伤后遗下肢畸形患者中男性比重大,地域分布广,涉及下肢各个部位且以足踝部多见,矫形手术联合骨外固定(Ilizarov技术)是畸形矫正和功能重建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陆清  雷甜甜  王一岚  马洪升   《四川医学》2017,38(10):1212-121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指部分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尽管予以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后[1],仍然有持续性酸反流的症状或食管炎的内镜证据,也称PPIs治疗失败胃食管反流病(PPIs failure GERD)、PPIs治疗抵抗胃食管反流病(PPI re-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中足踝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足踝畸形发病特征与治疗策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秦泗河矫形外科数据库,纳入1978年5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22 062例足踝畸形患者。统计患者性别、手术时年龄、区域分布、病因、畸形种类、手术方式、术后固定方式等信息。结果 22 062例患者中,男13 046例(59.13%),女9 016例(40.87%);手术时年龄1~77岁,中位数17岁,其中5~40岁人群有20 026例(90.77%)。患者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度、美国等5个国家。病因、病种涵盖154个,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与脊髓栓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创伤后遗足踝畸形以及腓骨肌萎缩症占比最高。畸形种类包括内翻足、马蹄足、外翻足、仰趾(跟行)足、马蹄高弓(凹弓)足、单纯高弓畸形、爪形趾畸形、连枷足(夏科病)8类。手术方式包括肌腱延长术、软组织松解术、肌腱转位术、截骨矫形术与足踝关节融合术等36 620术次;足踝畸形矫正术同期实施髋、膝、小腿手术11 561例次。术后足踝固定方式包括Ilizarov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