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3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期骨性II类错(牙合)高、低角型男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II类错(牙合)高、低角型男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进行22项头影测量项目分析.结果:低角组上齿槽座角(SNA)显著增加;高角组下齿槽座角(SNB)显著减少.下前牙倾斜度(L1-GoGn)两组均明显增加.结论:低角组上颌相对前突,高角组下颌相对后缩,两组下前牙均出现明显牙代偿.  相似文献   
2.
方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正畸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时的几个重要问题牛百平叶湘玉(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正畸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的过程,就是搞清牙颌畸形的特征、存在问题、制定出一个合理综合治疗方案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正畸医生有全面的正畸...  相似文献   
3.
对面部畸形忍受程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面部形态的感知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患者与正畸、正颌及成形外科医师对面部畸形的要求常常各有自己的标准,相互间如何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心理物理实验手段,对715名文、理、工科的汉族学生进行了面部畸形忍受程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被试者对不同眶距、鼻幅、口幅、眼倾、口裂倾斜及侧貌下颌前后位置的变化有较大的忍受程度,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的治疗参考标准,并以此来帮助说服某些患者对容貌改善提出过高要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1 粘接托槽需注意的问题 (1)在初始的治疗计划中应考虑对上下前牙托槽转矩的选择.对Ⅰ、Ⅱ、Ⅲ类病例应使用不同的转矩(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治疗时间).尖牙在内收过程中容易发生舌向倾斜, 7°的转矩有助于保持牙冠更加直立(根舌向转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性开He和骨性深覆He的下颌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病因联系。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建立两种错He的下颌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按照轴对称原理,在力系分析基础上进行模拟加载,比较下颌应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①咬合瞬间骨性开He和骨性深覆He的下颌应力存在明显差异,与骨性深覆He者相比,开He者升支前缘及乙状切迹区呈现更高水平拉应力,而下颌角、角前切迹区压应力水平亦显著增高。②下颌形态是影响下颌应力的主要因素,咀嚼肌方向的作用很小。结论 形态变异导致的下颌表面应力差异可能是导致骨性开He者与骨性深覆He者下颌骨表面生长改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病因联系。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建立两种错牙合的下颌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 ,按照轴对称原理 ,在力系分析基础上进行模拟加载 ,比较下颌应力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①咬合瞬间骨性开牙合和骨性深覆牙合的下颌应力存在明显差异 ,与骨性深覆牙合者相比 ,开牙合者升支前缘及乙状切迹区呈现更高水平拉应力 ,而下颌角、角前切迹区压应力水平亦显著增高。②下颌形态是影响下颌应力的主要因素 ,咀嚼肌方向的作用很小。结论 形态变异导致的下颌表面应力差异可能是导致骨性开牙合者与骨性深覆牙合者下颌骨表面生长改建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畸科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型女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30项头影测量项目分析.结果:低角组SNA显著增加,高角组SNB显著减少,下前牙倾斜度(L1-GoGn)两组均明显增加.结论:低角组上颌相对前突,高角组下颌相对后缩,两组下前牙均出现明显牙代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32项X线头影测量值与正常[牙合]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此类患者的颅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和特征。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60例,治疗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磨牙为远中关系,角ANB〉5°,下颌平面角Go-Gn-SN〈28°),年龄11~13岁,男、女各半。结果SNA角、ANB角、上颌切牙倾斜度(U1-NA)、下颌切牙倾斜度(L1-GoGn)、腭平面角(PP—FH)、上下齿槽座点到功能性[牙合]平面距离(Wits值)、后下面高(PLFH)、上下中切牙覆[牙合]程度(U1-L1/N-Me)、下中切牙高度(Me-L1/N—Me)均明显增加;下颌平面角(Go-Gn-SN)、[牙合]平面与下颌平面角(OP—MP)、[牙合]平面与眶耳平面角(OP-FH)、上下中切牙交角(U1-L1)、前下面高(ANS-Me)、前下面高/前全面高(ANS-Me/N-Me)、前下面高/后下面高(ALFH/PLFH)、下颌基骨长(B'-J’)均明显减少;软组织侧貌唇部突度(NB-Pg'-Ls)、颏唇沟深(Si-Pg'-Ls)、下唇厚度(Li-L1)明显增加。结论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具有前下面高减少、后下面高增加、腭平面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深覆[牙合]加重;软组织呈现出上唇突出、下唇卷缩、颏部后缩的突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期Ⅱ类错牙合患者,戴用Activator结合Headgear矫治器治疗后牙、颌骨的变化。方法: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男10岁~13岁,女9岁~12岁,骨性Ⅱ类关系,戴用Activator结合Headgear8月~10个月,每天不少于14h,采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矫正分析法及传统项目测量共28项,数据在SAS统计分析软件中进行治疗前后的配对t检验。结果:ANB角减小2.37°、Go-Me增加4.37mm,P<0.01,上切牙唇倾度减小,覆盖、磨牙位置、切牙相对位置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腭平面角、牙合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下切牙长轴均未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得到了协调,下切牙长轴过度唇倾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青春发育后期男性高角型与低角型形成机制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角型与低角型硬组织特征进行研究,以对其病因、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春发育后期男性高角型和低角型患者共72例,进行X线头影测量,收集其硬组织特征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上下颌骨测量方面以及He方面,存在广泛而显著的差异;(2)多因素逐渐回归分析得出高角回归方程为Y1=-70.440 0.038X1 1.160X2 0.588X3,低角组回归方程为Y2=-63.777 1.068X1 0.595X2 0.321X3.显示与高低角形成机制有关的重要因素有3个,依次为:(1)ANS Xi-Pm;(3)ALFH/AUFH。结论: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揭示高角型与低角型形成机制的有关骨骼因素、齿槽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弥补单因素t检验分析法对各个因素个别加对比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