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背景下基础医学PBL课程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互联网+”及多元考核方式构建基础医学PBL课程的实施路径。以山西大同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207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全部学生于2021年9—12月给予基础医学PBL授课及考核,通过课前和课后问卷的比较,初步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结果 学生平时、期末及总成绩的均数分别为94.97、75.68和83.40分;期末测试及格率为99.52%,且客观及主观题的掌握率分别为88.95%和66.83%。与课前比较,课后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学习兴趣度以及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整合知识、团队合作、表达沟通、临床推理多项能力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成功构建基础医学PBL课程的有效实施路径,通过PBL整合课程的开展助力基础阶段课程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蛋白酶体的作用,并观察其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来源的N2a细胞活力的影响,寻找维持细胞活力的有效手段。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IGF-1后,分析N2a细胞肽基谷氨酰肽水解酶样(PGPH-L)、胰蛋白酶样(T-L)和糜蛋白酶样(CT-L)三种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real time RT-PCR比较分别具有PGPH-L活性、T-L活性和CT-L活性的20S蛋白酶体β1亚单位(PSMBI)、20S蛋白酶体β2亚单位(PSMB2)、205蛋白酶体β5亚单位(PSMB5)mRNA水平的变化。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IGF-1对PSMB5转录活性的影响。CCK8实验和Hoechst 3342/PI染色实验检测IGF-1和PSMB5对N2a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应用不同浓度的ICF-I干预N2a细胞后,PGPH-L活性和CT-L活性均显著增高,其中CT-L活性升高最显著,50 ng/ml和100 ng/ml ICF-1干预后,CT-L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32倍(P<0.05)和1.49倍(P<0.01),但是IGF-1干预后T-L活性无显著变化;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应用100 ng/ml ICF-1作用后,PSMB5和PSMBI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IGF-1能够上调N2a细胞PSMB5转录活性;CCK8实验和Hoechst 3342/PI染色结果表明IGF-1干预使N2a细胞活力增强(P<0.01),调亡细胞减少;相反,敲低PSMBS后,N2a细胞活力减弱(P<0.05),调亡细胞增多;使用IGF-I干预PSMB5-siRNA组,发现PSMB5-iRNA组细胞活力较NC-siRNA组降低(P<0.05)、凋亡细胞增加。结论:ICF-1通过激活CT-L蛋白酶体活性,提高N2a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置管( CVC)作为危重症患者输液输血和全胃肠外营养的重要途径已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广泛应用[1]。导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害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2]。如何疏通堵塞的导管是护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3]。我科2014年1~6月对2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后经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利用负压的原理,使其顺利畅通,避免了拔管,减轻了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肝癌患者TACE围术期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疼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前的疼痛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的NRS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QOL评分为良好、较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一般及差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6.8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TACE围术期疼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55例,均予椎间盘髓核取出术,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围术期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在缓解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08~2016-09期间收治的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患者70例,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疼痛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改善情况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疼痛缓解情况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从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7.1%)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实施疼痛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状况得以减轻,患者满意度也会有所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aNS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寻找维持aNSCs活力的有效手段。方法:成年BALB/c小鼠腹腔注射tBHQ(每日16.7 mg/kg)7 d,收集室管膜下区(SVZ)的脑组织,应用荧光酶标仪定量检测其蛋白酶体的活性;同时小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Brd 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VZ内a NSCs的增殖能力。分离培养SVZ aNSCs,tBHQ(20μmol/L)作用7 d,分析比较tBHQ组与DMSO组a NSCs的蛋白酶体活性、BrdU阳性率以及形成神经球的数量和直径。应用1%的胎牛血清诱导a NSCs分化,早期神经元标记物β-Ⅲ微管蛋白(Tuj1)免疫荧光染色并比较tBHQ组与DMSO组a 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结果:小鼠腹腔注射tBHQ,其SVZ蛋白酶体活性较DMSO对照组上调12.9%±4.6%(P0.05),并且BrdU标记实验显示tBHQ组阳性细胞数为31.3±6.3,与DMSO对照组(15.4±1.3)比较,aNSCs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5)。体外实验结果也显示tBHQ组aNSCs蛋白酶体活性较DMSO对照组上升10.1%±0.8%(P0.01)。tBHQ组Brd U阳性率(31.3%±3.2%)是DMSO对照组(20%±1.5%)的1.6倍(P0.05)。tBHQ组神经球的数量和直径分别是DMSO对照组的1.7倍(P0.05)和1.4倍(P0.05),提示tBHQ促进aNSCs的自我更新。此外,tBHQ组Tuj1阳性率为26.5%±1.6%,较DMSO对照组18.6%±2.1%显著提高(P0.05),提示tBHQ能够促进a 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tBHQ能够上调蛋白酶体活性,促进aNSCs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 α-甘草次酸(18α-GA)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00只6月龄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18α-GA组(腹腔注射18α-GA 40 mg/kg两个月,以DMSO为溶解介质)和DMSO对照组(腹腔注射含等体积DMSO溶解介质的PBS溶液),每组5...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研究证实,灵孢多糖可促进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的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灵孢多糖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索灵孢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SH-SY5Y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过氧化氢组,灵孢多糖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过氧化氢组细胞用3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24 h,灵孢多糖组先用300μg/μL灵孢多糖干预一两个小时,然后加入300μmol/L过氧化氢干预24 h,干预结束后用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丙二醛试剂盒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检测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线粒体膜电位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丙二醇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灵孢多糖组线粒体膜电位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