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阻滞和偏振红外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gt;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lt;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177;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77;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神经外科术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 (CH)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对 1 5例ASAⅠ~Ⅱ级无心肺疾患的择期颅脑手术病人 (男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 9~ 5 5岁 ) ,术中吸入 1 .0MAC异氟醚维持麻醉。剪开硬膜后 ,需行控制性降压时 ,用微量泵输注硝普钠 ,初始量 1 .5~ 2 μg/ (kg·min) ,将平均动脉压 (MAP)降至并维持在 7.3~ 8.0kPa(5 5~ 60mmHg)。连续监测无创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电图 (ECG)、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用HEMOSONICTM1 0 0经食管连续监测血流峰速度 (PV)、血流加速度 (ACC)、左室射血时间 (LVET)、每搏量 (SV)、心输出量 (CO) ,计算全身血管阻力 (TSVR)。用气体浓度监测仪 (DatexUltima,芬兰 )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SpO2 、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分别于降压前、降压达目标时、维持降压 5、1 5和 3 0min、停降压 5、1 0min ,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在控制性降压期间ACC、PV、CO、SV和HR较降压前增加 2 0 .8%~ 41 .1 %、1 8.1 %~ 2 6.3 %、2 1 .6%~ 2 7.9%、2 .7%~ 7.6%和 2 0 .5 %~ 2 5 .0 % ;TSVR下降 3 5 .1 %~ 3 9.1 %。结果提示 :神经外科术中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具有起效快 ,作用强 ,心输出量增加 ,复压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部分重复吸人法测量心输出量(partial CO2 rebrething cardiac output,RBCO)与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法测量心输出量(transesophageal doppler cardiac output,TECO)用于监测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心输出量的相关性,比较其应用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03/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29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接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分别于手术开始、颅骨钻孔、开骨瓣、剪开硬膜、取肿瘤、止血及手术结束时各时点采用RBCO和TECO同步监测术中心输出量的变化。采用直线回归方法分析两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结果:RBCO和TECO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78,P&;lt;0.01),回归方程为RBCO=0.88TEC0+0.63。结论:RBCO方法简便、无创,与TECO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部分重复吸入法测量心输出量(partialCO2re-brethingcardiacoutput,RBCO)与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法测量心输出量(transesophagealdopplercardiacoutput,TECO)用于监测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心输出量的相关性,比较其应用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03/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29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接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分别于手术开始、颅骨钻孔、开骨瓣、剪开硬膜、取肿瘤、止血及手术结束时各时点采用RBCO和TECO同步监测术中心输出量的变化。采用直线回归方法分析两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结果:RBCO和TECO结果有显著相关性(r=0.78,P<0.01),回归方程为RBCO=0.88TECO+0.63。结论:RBCO方法简便、无创,与TECO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畸形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无创性心阻抗血流图对比研究了50~60%N_2O-O_2-安氟醚麻醉下安氟醚和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的变化。安氟醚降压期间 SI、CI 和 Heather 指数(HI)分别减少8.4~11.3%、4.7~10.6%和17.6~27.5%,TPR 下降21.9~26.1%,心率无明显增快;硝酸甘油降压中 TPR 下降34.7~38.9%,SI、CI 和 HI 分别增加2.7~6.1%、14.8~22.7%和12.6~14.5%,HR 代偿性增快12.4~13.8%。结论:安氟醚降压可用于 HR 较快、心功能良好的病人;硝酸甘油适用于年老、体弱、心功能欠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在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ASA Ⅰ ~Ⅱ级,Suzuki≥Ⅲ级,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下行脑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及记录动静脉血气分析数据,并根据Fick原理计算脑动脉-颈内静脉球氧含量差(Ca - vDO2).术中维持BIS在40 ~50,按随机顺序调节呼吸参数,分别将PaCO2控制在30、40、50 mmHg水平,稳定10 min后记录上述监测指标.结果 术中MAP、HR、Hb、BIS、T、PaO2无显著变化.rSO2和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升高或下降(P<0.01);Ca - vDO2随着PaCO2的增减而降低或升高(P <0.05);rSO2与SjvO2呈明显正相关(r=0.745,P=0.000),而rSO2与Ca - vDO2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P=0.000).结论 烟雾病患者行脑血管搭桥术中,rSO2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额叶脑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预防术中脑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地氟烷吸入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幕上占位性病变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 2 2例 ,麻醉诱导后均以地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调节地氟烷吸入浓度分别维持在 0 .7、1.0和 1.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各 3 0min后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 ,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颈内静脉球压 (JBP)。结果 1 0及 1 3MAC较 0 7MAC时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O2 )均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1 0及 1 3MAC之间SjO2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AP呈剂量依赖性下降。HR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JBP无显著变化。结论颅脑手术中 ,1 0MAC地氟烷即可达循环平稳 ,不升高JBP ,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二氧化碳部分重吸入法(RBCO)与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法(TECO)同时监测心输出量,并比较2 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25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男11例,女14例),ASAⅠ~Ⅱ级。术中吸入1.0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剪开硬膜后,用微量泵输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采用RBCO与TECO同体配对监测神经外科病人的心输出量,对2 种心输出量测定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控制性降压期间病人心率及心输出量增加,各时点2 种方法测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BCO与TECO测定心输出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76,P<0.01),回归方程为RBCO=0.86 TECO+0.59,偏离为-0.61 L/min。结论 RBCO与TECO法用于监测神经外科患者的心输出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动态监测神经外科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气管插管的适用条件和不良反应。方法470例ASAⅠ~Ⅲ级行择期颅脑手术的患者,于麻醉前进行Mallampatti气道评估,继而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mg/kg、异丙酚2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管,对声门暴露情况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插管时患者的运动反应。结果术前预测插管困难患者16人,实际操作中仅5人发生了插管困难,1次完成气管插管占94.7%,2次完成气管插管占4.0%,3次以上完成气管插管占1.3%;药物不良反应占13.4%,插管时患者发生运动反应占6.4%。结论罗库溴铵可以安全地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气管插管。随着Mallampatti分级的增加,声门暴露的困难性增加,重复插管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