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与等容量血液稀释相比 ,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且减少污染机会 ,能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及内稳态的稳定 ,且具有血液保护功能 ,是等容量血液稀释较好的替代方法。本文综述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实施、对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普鲁泊福(短效静脉麻醉药)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1组和P2组在吸入七氟烷的同时,分别输注靶浓度为1、2 μg·mL-1的普鲁泊福.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并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结果 呼气末七氟烷有效浓度S组为(1.74±0.14)%,P1组为(1.24±0.08)%,P2组为(0.82±0.09)%,P1组较S组降低28.7%;P2组较S组降低52.9%,P1组的血压更稳定.结论 复合1、2μg·m-1靶浓度的普鲁泊福,七氟烷的呼气末浓度分别下降28.7%和52.9%;以靶浓度为1μg·mL-1的普鲁泊福与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麻醉诱导期易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尤其是老年人,术前容量治疗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平稳。但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全麻诱导期间AHH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施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观察其无肝前期5个时间点,即麻醉前、麻醉诱导时及游离肝30、60、9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低(P〈0.05);心率(HR)游离肝90 min比游离肝60 min高(P〈0.05),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高(P均〈0.01);中心静脉压(CV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低(P均〈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游离肝90 min时,SBP、DBP及CVP降低,HR加快。  相似文献   
5.
诱导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老年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相比,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费用,减少血液污染机会,便于推广应用。AHH虽然对老年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术中应用AHH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AHH对血液动力学、动脉血pH值、血乳酸的变化,评价其在老年患者诱导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均采用气管内全麻.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采用4-2-1法则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按0.7~0.8 ml/(kg·h)补充禁食量.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25ml/min的速率输入60g/L羟乙基淀粉(HES)7 ml/kg后开始诱导,同时继续输入60g/L HES达15 ml/kg.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A组全麻诱导后PMA下降不明显,PCV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及同时相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pMA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2组的fH、乳酸和动脉血气在AHH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AHH应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7.
滕如阳  李瑜  张林  王世端 《山东医药》2007,47(14):41-42
将40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诱导期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即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同时以25 ml/min经锁骨下静脉输入6%HES 7 ml/kg后开始诱导,并继续输入6%HES达15 ml/kg;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和维持药物均相同。术中监测MAP、HR、CVP和PETCO2;分别于AHH前、AHH后4、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MAP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CVP稀释后明显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cTnI在AHH前后无明显差异;MYO和CK-MB在AHH后4、24 h均明显升高(P均〈0.01)。证明全麻诱导期轻度AHH不会引起心肌损伤,可安全用于术前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并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75例,性别不限,年龄46~ 72岁,体重59~86 kg,ASA分级Ⅱ级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组(DS组)、小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和大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DS组以60ml/h的速率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8 μg/kg(溶于15 ml生理盐水中)15 min;S1组和S2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mg/kg和哌库溴铵0.12 mg/kg;在静脉注射总量1/3的咪达唑仑和总量1/8的哌库溴铵后,DS组、S1组和S2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0.5和0.8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再静脉注射余量的咪达唑仑;当BIS值≤75时,静脉注射余量哌库溴铵;当BIS值≤55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0~ 35 mm Hg.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干预的情况.结果 与S2组比较,S1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升高,S1组和DS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DS组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DS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度的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药物干预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0.8 μg/kg)复合较小剂量舒芬太尼(0.5μg/kg)有利于稳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的患者,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前按序贯法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3.8μg/mL,递增(减)梯度为0.2μg/mL。以呼之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入睡指标,将患者分为入睡组51例和未睡组49例。监测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使女性患者意识消失的血浆靶浓度的半数有效剂量为3.2μg/mL。应用丙泊酚后入睡组和未入睡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最低值分别为(61.2±4.65)和(80.4±4.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将硬膜外麻醉下女性患者的镇静程度调整到最佳水平,脑电双频谱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其麻醉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会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症状,应用不同镇痛药物对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影响.实验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应用曲马多和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择2006-05/2007-0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行自控镇痛:吗啡组和曲马多组,每组20例.②方法:吗啡组镇痛药为0.1%吗啡 0.01%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方法为负荷量0.075 nd.Jkg、持续剂量1 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0.5 mL、锁定时间10 min、每日最大量50 mL;曲马多组镇痛药为1%曲马多 0.01%氟哌利多.静脉自控镇痛方法为负荷量0.15 mL/kg、持续剂量1 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0min、每日最大量70mL.③评估:分别于麻醉前、全膝关节置换后第1,3,5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的水平.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吗啡组关节置换后1 d与置换前相比,CD3 、CD4 、CD8 均显著性减少(P<0.05),置换后3 d有回升趋势, 但仍低于置换前,置换后第5天恢复至置换前水平.②曲马多组CD3 、CD4 置换后1d与置换前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3 d时高于置换前水平(p<0.05),置换后5 d恢复至置换前水平,CD8 置换后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吗啡相比,曲马多可明显增加CD3 和CD4 数量,从而有可能产生免疫增强作用,更适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