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口服消炎利胆片对其胆汁成分(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等)的影响,探讨消炎利胆片对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结石复发的可能预防作用。方法将连续40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口服消炎利胆片,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均在术后第1、2、3、7、14及21天经T管采集胆汁,测定2组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及磷脂(PLIP)含量,计算TBA/CHO比值及PLIP/CHO比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淀粉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伊〉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l、2及3天胆汁中TBA、CHO及PLIP含量和TBA/CHO及PLIP/CHO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及2l天胆汁中的TBA、CHO及PLIP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其相对应的术后第7、14及21天的TBA/CHO比值分别为2.17±0.29、2.29±0.44和2.59±0.58,PLIP/CHO比值分别为2.03±0.68、2.84±0.64和2.86±0.77,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消炎利胆片可促进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肝脏TBA、CHO及PLIP的分泌,使胆汁中TBA及PLIP含量增加,胆汁酸池体积增加,进而使胆汁中TBA/CHO及PLIP/CHO比值上升,改变胆汁中CHO、TBA及PLIP三者的相对构成比,使胆汁中的有形成分不易析出形成结石,从而降低胆色素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因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T管引流,51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T管引流组术后发生胆瘘2例(3.4%),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2.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7.2±1.1)d,短于T管引流组的(28.2±2.7)d(P=0.001)。结论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一期胆总管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mbulato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分别行ALC及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n.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PLC组1 534例,ALC组678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入院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和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中转开腹率(0.44%)和住院时间[(1.2±0.5)叫显著低于或短于IPLC组[3.19%,(4.8±1.3)dJ,P〈0.05;ALC组直接费用为(6 555.6±738.7)元、间接费用为(230.0±48.0)元、总费用为(6 752.0±424.3)元,显著低于IPLC组的(7 863.7±1 014.6)元、(973.0±136.5)元和(8 856.0±636.0)元(P〈0.05)。结论ALC是安全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分别采用LC+LCBDE(LC+LCBDE组,n-48)及ERCP/EST+LC(ERCP/EST+LC组,n=76)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及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②2组均无同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C+LCBDE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ERCP/EST+LC组P〈0.05),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也少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ERCP/EST+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LC+LCBDE成本效益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尤其是当胆总管直径大于1.0cm或多发结石,LC+LCBDE是最佳选择。总之,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脏肿瘤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RF2000型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将电极针经皮穿刺入瘤体内损毁肿瘤组织,或在开腹直视下行肝穿刺进入缩体损毁肿瘤组织。对于肿瘤直径较大(>8 cm)或是肿瘤数量较多(>3个)的患者采用射频治疗和超声聚焦刀、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用上述方法对2001年11月~2006年6月的34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347例病人中肿瘤单发直径小于或等于3cm者24例,肿瘤完全性毁损。肿瘤单发直径大于3cm小于8cm者89例部分肿瘤完全性损毁。肿瘤多发或单发直径大于8 cm者234例,经多点多次联合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治疗前甲胎蛋白(alpha,fetop rotcin,AFP)大于或等于400μg/L者261例。术后复查,大部分患者AFP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CT显示治疗区域肿瘤缩小液化坏死或强化减弱。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是一种创伤小、容易耐受、时间短、安全方便的治疗肝脏肿瘤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留学生医学教育起步晚,如何针对留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做好临床实习管理还有待探索和总结经验。华西医院针对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存在的语言交流障碍、操作机会少等问题,采用双语查房、中外学生结对等方法,切实提高了留学生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PolyPHb)预处理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和PolyPHb预处理(PolyPHb)组;采用大鼠70%肝I/R损伤模型,缺血前I/R组和PolyPHb组动物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和PolyPHb(0.3 gHb/kg)预处理,然后缺血60 min,再灌注3 h。检测术前及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并采集术后肝脏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 PolyPHb组、I/R组的肝酶释放ALT、AST分别为(350.9±80.8)U/L vs(830.5±85.7)U/L(P<0.01)和(446.1±97.10)U/L vs(1 096.2±135.6)U/L(P<0.01),肝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15.62±8.58)%vs(35.21±9.62)%(P<0.01)。结论 PolyPHb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