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远端骨折25例行锁骨钩板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早期和内置物取出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移位锁骨远端骨折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钩钢板取出后表现为疼痛不适等现象均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三踝骨折治疗中后踝以支撑接骨板和中空拉力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后踝固定方法分为支撑接骨板固定组(17例)和中空拉力螺钉固定组(23例),并对相关的术后及随防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后外侧入路支撑接骨板和中空拉力螺钉固定是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与中空拉力螺钉相比,支撑接骨板固定可处理更复杂的后踝骨折,可获得更稳定的固定,进而可达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Herbert螺钉与微型接骨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Herbert螺钉与微型接骨板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Herbert螺钉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2.6岁;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2.5岁.对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肌力、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随访2年,骨折均愈合良好,两组Broberg和Morrey评分比较,Herbert螺钉组优于微型接骨板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erbert螺钉组低于微型接骨板组(P<0.05),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疗效优于微型接骨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关节韧带功能解剖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中的意义。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我科门诊收治4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即进行手指、肩、肘关节活动,术后4~6周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夹板,进行腕关节指导下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6例,有38例获得随访,其中有5例粉碎骨折1周复查时移位明显而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伤后2.5~3.5个月愈合,平均3个月,参照Aro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优2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将腕关节韧带的功能解剖与复位手法相结合加夹板外固定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OLT)是指距骨关节面软骨和骨的局部损伤,主要发生在距骨穹顶的承重区域,并波及软骨下骨,是慢性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改善和保留OLT患者踝关节功能有积极意义。对OLT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产生了许多学术观点。在此对OLT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便于相关学术和经验交流,促进OLT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化脓性屈指肌腱腱鞘炎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自2008-02-2013-02诊治的5例化脓性屈指肌腱腱鞘炎诊治及转归并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例因病情延误,患指坏死行截指术,余4例行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及时切开减压冲洗引流,均无肌腱坏死,功能评定结果:优2例,良2例,差1例。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行切开减压冲洗引流是保证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的成骨机理及其复合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在治疗骨缺损中的研究进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BMP修复骨缺损的研究文献。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局部基因释放的BMP可有效修复骨缺损。BMP的人工骨和局部基因疗法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纪林  陈扬波 《武警医学》2002,13(9):547-550
椎间盘退变的确切原因及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下面对近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合分析。1 退变椎间盘的改变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间 ,共 2 3个。由上、下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组织学构成包括两部分 :椎间盘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主要是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前者具合成、分泌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功能 ;基质成分主要包括 3种 :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基质中胶原有Ⅰ、Ⅱ、Ⅲ、Ⅴ、Ⅵ、Ⅸ和Ⅺ型共 7种 ,主要与椎间盘的弹性强度有关而起关键作用 ;蛋白多糖因其吸水特性可保持椎间盘的高水压 ,是其载重负荷的基础。1 1 病理学改变 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