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21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其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01例,在肿瘤切除后,均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缺损。采用单皮岛肌皮瓣201例,双皮岛肌皮瓣16例,肌皮骨瓣2例。成功201例,失败18例。讨论了胸大肌皮瓣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介绍了手术设计、操作方法。分析了成功与失败的影响因素,认为正确,精细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比剂直接注入淋巴管内进行X线照片观察和研究淋巴系统病变的淋巴造影术,近20多年来已在临床各科普遍开展。而颈部淋巴管造影术多年来一直没有重大进展,国外报道很少,而作者尚未见到国内有这方面的应用报告,这可能是由于头颈部淋巴管管径细而壁薄,穿刺技术较困难,旦颈部淋巴结一旦发生病变,因为位置较浅表,亦易于触知而更多采用其他方法如作活检来协助诊断,故影响了颈部淋巴管造影术的应用。由于此  相似文献   
3.
4.
VEGF—C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生长因子-C(VEGF-C)mRNA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TR-PCR法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P〈0.01);鳞癌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VEGF-C对鳞癌生长及转移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检测淋巴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抑制血管生成对颊癌微血系统空间配布的影响,进而了解对肿瘤局部生长、浸润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鱼精蛋白进行实验治疗,结合扫描电镜肿瘤生血管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 鱼精蛋白确有抑制智力;这生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延缓肿瘤血管生成的发和因管空间结构的建立,促进血管成熟,因此而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结论 通过抑制血和生成有可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血和系统建立和发展,从而限制肿瘤细胞局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m23-H1提高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nm23-H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用MTT法检测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结合罗丹明荧光强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等离子质谱仪检测细胞内铂离子浓度变化。结果nm23-H1过表达可以明显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使细胞凋亡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提高细胞内铂离子浓度。这种作用可以被哇巴因(Na+/K+-ATP酶的抑制剂)抑制。结论nm23-H1可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是nm23-H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铂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相似文献   
7.
细胞增殖是可调控的,恶性肿瘤的本质在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 激酶抑制剂与细胞周期G_1期调控有关,其中p27kip1负性调节细胞增殖,在G_1期细胞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27kip1的表达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是很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55-2005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6岁。腺样囊性癌为舌下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56.7%);临床分期中Ⅲ期最常见(56.7%),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率为30.0%,远处转移率为26.7%。结论舌下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为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原发灶切除配合颈部淋巴清扫术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应适当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口腔颌面肿瘤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8月23日~8月2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议受到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的指导帮助和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鉴于受非典因素影响及本年度学术会议较多的特点,本次会议采取控制规模、专题讨论的形式,集中对当前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