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2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资料。结果 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黄疸或者胆道感染的病史,其中9例复发胆总管结石在第一次手术后0.5~3年(平均为1.2年)即再次出现胆道结石或胆道感染的症状。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76.47%(13/17)。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3~78个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4例随访患者中2例恢复良好,2例患者偶有胆管感染症状发作,经消炎、利胆等治疗后缓解。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8例随访患者中2例患者偶感上腹部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结论胆总管结石形成、复发与JPDD有密切联系。胆总管结石的诊治过程中应考虑合并存在JPDD的可能,切忌只顾取石而忽视胆管末端狭窄和畸形的处理。对合并存在JPD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操作虚拟培训系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名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按传统模式培养,B组采用虚拟培训系统的培训模式培养.经20学时培训后进行考核评分.结果 通过理论培训及腹腔镜手术操作虚拟培训系统培训后,经过虚拟培训系统培训后的研究生对于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6年6月~2007年4月采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10例,其中5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例为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在治疗计划指导下,利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肝功能出现损害,经常规保肝治疗后恢复.术后经腹部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于术后1、3、6月作CT复查肿瘤体积变化,提示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月存活8例,术后3月存活7例,术后6月存活5例,术后1年存活2例.随访3~18个月,其中最短存活1个月,最长存活22个月,有2例患者现仍然存活.其余患者死于术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5l粒子和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应用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1.1~2010.12收治的胰岛细胞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3例。肿瘤位于胰头7例,胰颈4例,胰体尾14例。肿瘤直径0.5~20cm。1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均有Whipple三联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和/或CT检查,7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16例,胰体尾部切除5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瘤灶切除后十二指肠修补+旷置+胰头-十二指肠空肠壁吻合1例。术后发生胰漏1例。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NIT无特异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能较有效检出。FIT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CT和DSA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方法。手术切除是胰岛细胞瘤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临床首次验证无需显示屏、“眼手一致”的近红外荧光投影肝癌手术导航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例需要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应用自主研发的近红外荧光投影系统,在肝癌术中,验证新系统导航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时滞情况。结果 近红外荧光投影系统在肝癌切除全过程中能准确显示肿瘤所在位置、与术中超声划定肿瘤位置无明显差异。近红外荧光投影系统显示的肿瘤位置不受肿瘤位移影响、无肉眼时滞。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投影范围与肿瘤范围一致。结论 近红外荧光投影新技术革新了肿瘤术中成像方式,在小样本试验中能精确导航开腹肝癌切除手术,通过后续的迭代优化和验证,有望实现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5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37例,行ERCP检查35例,准确率均为100%.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减黄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胰漏6例,腹腔及切口感染2例,出血2例,肺部感染1例,漏胆1例.患者术后1、3及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50%及29%.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及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eystectomy,LC)中解剖变异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9例伴有解剖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成功LC,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T管引流,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管吻合术。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在LC时重视解剖变异,规范操作,腹腔镜处理合并解剖变异的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在国内外肝脏肿瘤术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局限性以及前景。方法收集国内外吲哚氰绿荧光显像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从吲哚氰绿荧光显像的简介及原理,以及其在肝脏肿瘤术中探测微小病灶和切缘定界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已经在肝脏肿瘤术中得到初步应用,在肝脏肿瘤的定位、微小转移灶的探测、切缘定界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为减少肝癌术后的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了新途径。结论吲哚氰绿荧光显像在肝癌术中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发展及推广阶段,虽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发展潜力,但它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探测深度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讨论在肝癌综合降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经MDT讨论后采取综合治疗成功降期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入院时诊断为肝癌伴双肺广泛转移,临床分期为Ⅲb期,经MDT讨论予以经肝动脉及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联合阿帕替尼进行降期治疗,目前患者双肺转移瘤完全消失,临床分期降为Ⅱb期,拟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2入院时诊断为肝癌,临床分期为Ⅰb期,术前检查提示肝储备功能较差,无法耐受半肝切除,经MDT讨论予以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进行降期,同时予以保肝治疗,临床分期降为Ⅰa期,肝储备功能改善,并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出院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以MDT模式为基础的肝癌综合降期治疗可为无法行一期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付文广  淦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98-2599,260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Ⅰ型7例,Ⅱ型9例,Ⅲa型11例,Ⅲb16例Ⅳ型16例。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9例,内引流术11例;单纯置管外引流术5例;剖腹探查仅行腹腔病灶活检术2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性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26.2月;姑息性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仅行内外引流术者,平均生存期为13.9月;非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期4.2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手术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