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林建华  洪重  周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10):753-755,759
目的:观察不同亮氨酸浓度的氨基酸配方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经胃造瘘管给予不同亮氨酸浓度的氨基酸配方(1 g/kg),分别为平衡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亮氨酸,7 d后检测残肝/体质量比、肝细胞Ki-67和PCNA阳性计数。结果:以平衡氨基酸组为对照,亮氨酸组的残肝/体质量比、Ki-67和PCNA阳性计数均有显著增加,且要高于支链氨基酸组(P<0.05);支链氨基酸组的Ki-67和PCNA阳性计数较平衡氨基酸组有显著增加(P<0.05),但残肝/体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亮氨酸有利于肝部分切除大鼠残肝的再生,其作用优于支链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隐丹参酮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用药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24 h药物处理后,隐丹参酮终浓度为10、30、50 μmol/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0±2.15)%、( 42.53±3.62)%、( 51.85±4.81)%,低于对照组的(99.22±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24 h药物处理后,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5.40±1.57)%,高于隐丹参酮组的(19.80±0.92)%、吉西他滨组的(24.20±0.56)%和对照组的(8.84±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中的Active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高于吉西他滨组、隐丹参酮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隐丹参酮可增加吉西他滨在胆管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54例,先行PTGD术,结合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疾病,PTGD后1周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及患者家属手术的意愿选择PTGD术后1~2周(A组)或2~3个月(B组)序贯行LC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行PTGD,成功率100%,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3 d内均缓解,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行LC过程均顺利,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期行LC对患者生活增加不便。结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在急性期、手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先行PTGD迅速控制病情,再择期行LC。在部分基础疾病控制良好,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中早期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7例胆管结石相关的ICC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3,n=35)和低NLR组(NLR≤3,n=42),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因素,术后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的差异,通过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NLR组的术后总生存时间长于高NLR组(P<0.05),高NLR组与低NLR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3(HR 2.15,95%CI 1.23~3.73,P=0.007)、淋巴结转移(HR 2.04,95%CI 1.10~3.76,P=0.023)、血管侵犯(HR 2.10,95%CI 1.10~4.00,P=0.024)为胆管结石相关的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3可以作为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Exo)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胶原酶法提取SD大鼠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缺血再灌注损伤外泌体治疗组(IR+Exo)。Sham组腹部正中切口,离断肝脏周围韧带,不做其他处理;IR组用动脉夹阻断70%肝脏血流60 min;IR+Exo组70%肝脏血流阻断60 min后,尾静脉注射外泌体观察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醌氧化还原酶(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凋亡相关指标Bcl-2、Bax,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相比IR组,IR+Exo组血清中ALT、AST、TNF-α、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 NQO1、HO-1、Bcl-2表达量显著升高,Bax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外泌体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TIMP1、MMP2和COL1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SC-LX2细胞后,实验组(转染p-BCAT1)HSC-LX2细胞和对照组(转染Vec)HSC-LX2细胞相比,促进纤维化的ACTA2、TIMP1、COL1A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抗纤维化的MMP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CAT1增强HSC-LX2人肝星状细胞中ACTA2、TIMP1、COL1A1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抗纤维化相关基因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