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120例膀胱造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588例和对照组532例,对照组采用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实验组采用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法。对2组穿刺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和漏尿例数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所需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间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漏尿例数做构成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方法优于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痿,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对60例已确诊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d-1.在注射前1周内、注射后3个月及注射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液中CD4+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结果:注射后3个月与注射前比较,患者血液中CD4+细胞绝对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6个月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增加膀胱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水平,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向膀胱内凸起部分与膀胱所成夹角(APB)对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BPH患者90例,采用经腹超声查测矢状面膀胱基底到前列腺突入顶端的距离(BBIPP),计算APB,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将B超结果、膀胱残余尿量、临床症状与压力-流率测定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当APB>20°时,诊断BOO的敏感性79.7%(59/74),特异性100%(59/59);当APB<5°时,诊断无BOO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BBIPP好。结论体外B超检查前列腺向膀胱内凸起部分矢状面图像直观感觉好,APB可以作为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外诊断BOO的补充方法,对BPH的临床分级分期模式有意义,但不能代替尿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TUPR)和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及经耻骨上切除前列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分别对TURP 78例、TURP+TUVP96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42例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①3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近,但TURP+TUV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其它两组。②IPSS、前列腺体积、膀胱剩余尿和尿流率比较,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组临床指标优于其它两组。③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经耻骨上组前列腺切除术组高于其它两组。结论:3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近;TURP+TUVP出血及并发症比TURP少,比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更少,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拓宽手术适应证,减少出血及并发症。更适合于高龄及高危BPH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CD^+4耽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同步使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已确诊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ml/d。在注射前1周内、注射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CD+^4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结果注射后3个月与注射前比较,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6个月与注射前比较,CD^+4细胞比例由(40±10)%升高到(44±12)%、CD:^+4/cD;由1.6±0.7增高到1.8±0.8、CD^+4细胞计数由(527±130)个/μl增加到(631±22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膀胱肿瘤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水平,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郦俊生  沙键  唐来坤  潘良  程捷  田峰  钟宁  张慧  李立  杨银才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443-1444,1455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与膀胱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72例次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并对其中明显伴有下尿路梗阻的88例次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后的肿瘤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患者的年龄,最大尿流率,手术方式,膀胱灌注化疗与术后肿瘤复发有相关性,其统计学意义。TUR-Bt+TURP(BNI)36例次,6例次复发,复发率16,7%;膀胱部分切除术48例次,19例次复发,复发率39.6%。两种术式术后的复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排尿梗阻与膀胱肿瘤复发有明显的相关性,手术同时解除梗阻能显著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单枚小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选取的126例单侧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药物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统计学差异不显著.A组(n=63)服用坦索罗辛(0.2 mg/qn),B组(n=63)服用排石颗粒(5 g,3/d),共服药2周,通过询问症状和检查B超,了解疼痛缓解时间和程度,排石率,排石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排石率为85.7%(54/63),B组排石率为50.8%(32/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平均排石天数为(4.6±2.7)d,B组患者为(7.6±2.5)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排石时间,缓解绞痛症状并减少手术疗法的干预率.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有效地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输尿管癌术前及时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32例输尿管癌采用影像学及腔内技术检查的选择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癌的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32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与术前影像学腔内技术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输尿管癌有时缺乏典型症状,凡原因不明血尿患者,影像学及腔内技术检查有极其重要作用。经B型超声波或静脉尿路造影影检查发现肾积水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输尿管癌的可能。在各种检查中,逆行肾盂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局限性晚期(T3a、T3b)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6~9个月,停药时机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行内分泌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睾酮值,并行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第1个周期的治疗,50例(83.33%)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22例(36.67%)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2例(3.33%)进入到第4个周期的治疗。第一至第四疗程的平均间歇期分别为5.32、5.53、5.36、2.17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BTCC并发下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单纯膀胱部分切除术(开放组),3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膀胱颈部电切开术(BNI)(腔内组)。结果:随访2-6年,开放组及腔内组复发率分别为39.6%和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尿路梗阻是BTCC复发的重要因素,对BTCC并发下尿路梗阻者,解除梗阻可降低BTCC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