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开放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4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施行开放手术,其中再次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1例,供肾肾盂自体输尿管吻合术2例,输尿管黏连松解术1例.术后平均随访(28.9±22.3)个月(10~92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4例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血肌酐下降(266.2±171.7)μmol/L.除1例患者发生2次吻合口再狭窄外,其余13例在随访期间无再发狭窄.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手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梗阻严重、输尿管狭窄段较长的患者开放手术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45例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 1985~ 2 0 0 2年间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方法 将 14 5例死亡受者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 1985~ 1990年、1991~ 1996年、1997~ 2 0 0 2年 3组 ,分析受者肾移植后第 1、2、3、4、5年期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肾移植受者术后 1、2、3年期间死亡率分别为 :1985~ 1990年组 12 .5 %、9.1%、4 .5 % ;1991~ 1996年组 7.2 %、3.9%、3.5 % ;1997~ 2 0 0 2年组 5 .2 %、1.7%、1.7%。后两组与第 1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总死亡原因中居前 3位的是感染 (2 8.3% ) ,心血管疾病 (2 2 .8% )和肝病 (17.2 % )。在死亡构成比中 ,感染呈下降趋势 ,而肝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的发展 ,肾移植受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感染、心血管疾病、肝病和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交流肝、肾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对6例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其原发病4例为慢性肾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原发性肝癌,1例为多囊肝、多囊。肾。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并短期使用抗乙型肝炎球蛋白。结果 术后6例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5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支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于术后第52d血肌酐恢复正常。术后6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2例需穿刺引流;2例发生细菌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3例术后早期需行降脂治疗。目前6例患者均存活,且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1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23%,术后PRA稳定在8%左右。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术后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肝脏移植治疗不同终末期肝病的经验.方法: 对23例原位肝移植与2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包括经典原位,经典背驮及改良背驮式.结果: 全组死亡7例,存活18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感染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术后服用拉米呋啶的20例乙型肝炎患者3例复发.结论: 开展肝移植的初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条件较好的受者;术式的改进及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与正确处理、并发症的防治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移植肾肾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现对我院收治的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的细菌学病因.方法:前列腺标本取自140例意外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器官捐献者,年龄20~35岁.取前列腺周围带组织,分成两块,一块做常规病理检查和抗IgA抗体组化染色,另一块用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16S rDNA).结果:32.9%(46/140)的组织病理呈CP,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2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1例.16S rDNA阳性率为19.3%(27/140).其中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48.9%(22/46),非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为5.3%(5/94),前列腺炎标本阳性率高于非前列腺炎标本(x2=36.910,P<0.01).在CP标本中,16S rDNA阳性组IgA表达高于16S rDNA阴性组(Z=-3.85,P<0.001).结论: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CP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40例青年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青年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病理患病情况。方法 前列腺标本来自140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20~35岁青年器官捐献者,取周围带和移行带组织,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32.9%(46/140)的标本病理呈慢性前列腺炎表现,其中灶性轻度间质炎42例,灶性轻度间质伴腺体周围炎3例,灶性轻度腺体周围炎1例。52.9%(74/140)病理呈BPH表现。结论 青年前列腺组织常见慢性前列腺炎和BPH的病理改变,慢性前列腺炎以轻度间质灶性炎最常见,BPH的组织学改变在年龄上有提前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10月,28例AAN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28例AAN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癌8例(28.6%),肿瘤均发生于受者自体泌尿系统,男4例,女4例,年龄35~68岁,平均52岁,患者移植术前均有明确AAN病史,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发现肿瘤距移植时间为11~72个月,平均31个月。以反复发作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者7例,体检偶然发现1例。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膀胱癌4例,左肾盂及双侧输尿管癌1例,双侧输尿管及膀胱癌1例,右肾盂输尿管癌1例,右肾盂及膀胱癌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术后更换免疫抑制方案。对于膀胱癌患者术后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肿瘤复发率为62.5%(5/8),术后随访8~72个月,平均32个月。除1例因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切除后恢复血液透析,1例因移植肾功能减退恢复血液透析,后死于脑栓塞,其余6例肾功能正常,随访至今。结论ANN患者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