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IgA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由Assoian等[1]首次从血小板中提取出来的,它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抑制多类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间质的形成.IgA肾病又称Berger's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以系膜增殖为基本组织学改变,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我国为IgA肾病高发地区,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6%~34%,其预后较差,在确诊后5~25年内约20%~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这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发现TGF-β1的表达在IgA肾病中显著增高,与IgA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现将这一领域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灸药并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58例R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化湿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浆白蛋白均明显升高,24 h尿蛋白、IL-6、IL-8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升高水平和24 h尿蛋白、IL-6、IL-8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血清肌酐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灸药并用治疗RNS临床疗效确切,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纠正RNS的免疫失衡,可能是灸药治疗RN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铁剂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补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铁剂组21例,对照组20例。铁剂组口服福乃得每天1次,每次1粒,均服用半年以上;对照组不使用铁剂治疗半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转铁蛋白和铁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1)铁剂组患者血转铁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铁剂组患者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铁剂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铁剂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铁剂组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铁剂可以改善患者铁缺乏状态,提高铁储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IgAN)的核心有效处方。方法选取陈以平教授治疗IgAN的门诊病例,根据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分别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斜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判定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在对患者的阶段用药强度标准化后,使用基于倾向评分的加权t值法挖掘潜在获益药物,并在药物配伍网络的基础上,通过BK算法发现潜在核心有效方的候选方,采用复杂网络结合基于倾向评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候选方的核心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最终获得核心有效处方。结果共纳入309例患者资料,6 323首处方,共获得26味对eGFR斜率、9味对24 h尿蛋白定量有潜在获益的药物,最终发现4个以eGFR斜率和2个以24 h尿蛋白定量为评判标准的核心有效处方,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陈以平教授治疗IgAN中减少蛋白尿或改善肾功能用药多以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病人营养状况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住院肾病病人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GFR< 60ml/(min·1.73m2)定义慢性肾功能不全,与GFR >60ml/(min·1.73m2)肾功能基本正常者比较身高、体重、血生化和血常规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肾功能不全组病人体重分布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红细胞、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胆固醇(P<0.01)、体质量指数(P<0.05)显著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与红细胞、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水平间呈负相关,GFR与红细胞、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肾功能减退与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贫血、高血磷、高尿酸、低胆固醇等营养障碍表现有关,采取合理饮食有可能保护残存肾功能、干预慢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1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探讨肾病综合征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经肾穿刺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112例,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其T3、T4、FT3、FT4、TSH水平。观察肾病综合征和非肾病综合征之间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同时设立3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112例患者中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58.6岁。肾病综合征组(白蛋白<25g)42例,非肾病综合征组(白蛋白≥25g)70例,对照组39例,三组之间在T3、T4、FT3、FT4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则在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肾病综合征组和非肾病综合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非肾病综合征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中T3、T4、FT3、FT4呈正比,与TSH呈负相关。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白蛋白下降水平影响其甲状腺素水平,其中T3、T4、FT3、FT4较TSH更敏感。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着血清白蛋白的下降,血清中T3、T4、FT3、FT4呈下降趋势,TSH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素水平与白蛋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测甲状腺素水平对判断膜性肾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陈以平教授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Ig A肾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CKD 2~4期接受中药、中药联合激素或中药联合激素骁悉治疗半年以上,随访时间≥18月的患者139例,分为A组(基础治疗+中药) 76例,B组(基础治疗+中药+激素) 32例,C组(基础治疗+中药+激素+骁悉) 31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的差异、计算累积肾脏生存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基线资料比较,C组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A组和B组(P 0. 05),其余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治疗结束时,三组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上升,A组显著高于B组、C组(P 0. 05)。血清肌酐、e GFR、尿酸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B组e GFR有所上升,且B组e GFR斜率高于A组、C组(P 0. 05)。至随访结束,三组间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不明显(P 0. 05)。A组、B组、C组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72. 37%、81. 25%、77. 42%,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治疗过程中,C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A组2例、B组1例。结论:在陈以平教授中医及中西医合治疗中重症Ig A肾病的比较中发现,中药联合激素对肾功能的保护优于单纯中药、中药联合激素骁悉,而中药联合激素骁悉能更好的降低尿蛋白,但骁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治疗时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正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以部分肾小球(局灶)及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局灶)发生硬化性改变为其病理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常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衰竭[1]。成人原发性FSGS自发缓解率低,超过50%患者在6~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2]。陈以平教授是上海市名中医,在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平颗粒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Ⅸ讽)及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复合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汀新组及肾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观察治疗前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无IgA沉积,模型组肾小球均出现IgA沉积,而治疗组IgA在肾小球的沉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正常组仅有少量CD44表达,模型组中CD44的表达明显增强,治疗组(除肾平低剂量组)CD44在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肾平颗粒各治疗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肾平颗粒能降低IgA肾病小鼠肾组织CD44的表达,从而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肾平颗粒对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病理及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平颗粒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复合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肾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治疗前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球系膜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无IgA沉积,治疗组IgA在肾小球的沉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中TGF-β1的表达增加,治疗组TGF-β1在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肾平颗粒各治疗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肾平颗粒能降低IgA肾病小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表明肾平颗粒对IgA肾病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细胞外基质增生,是延缓IgA肾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