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进行急性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植入试验等系列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研究,以进行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溶血率小于国家规定的5%,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浸提液注入动物体内后无死亡,活动进食正常;无细胞毒性反应;热原试验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7℃以下,3只兔体温升高值的总数〈1.5℃,无致热作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材料也逐渐降解吸收。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具有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86例,对于简单不稳定骨折(56例)给予掌侧切开显露骨折,直视下复位,安放合适的支撑钢板;对于关节面粉碎的不稳定骨折(30例),先试行闭合手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如复位较满意,则安放外固定支架,再行掌侧入路切开显露骨折,直视下复位,安放合适的支撑钢板.对于桡骨茎突钢板固定困难及尺骨茎突骨折移位明显者(16例),给予切开复位空心钉及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本组8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1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价疗效:优61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为96.6%.结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应果断实施切开复位,并根据其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规范的术中操作以及积极的功能康复是桡骨远端骨折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 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 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 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 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 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压应力对体外培养人软骨终板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3、13(MMP-1、MMP-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将6个月意外流产胎儿软骨终板,进行软骨终板细胞的分离、培养。将第2代软骨细胞按实验要求种板培养,分别施加周期性压应力(压力大小0.8 MPa,频率为0.1Hz),分别连续加载2 h、6 h和12 h。根据压应力作用时间分为2 h组、6 h组和12 h组,以空白组为对照,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MMP-1、MMP-3、MMP-13和TIMP-1的表达。结果贴壁后的软骨终板细胞成短梭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呈典型的"铺路石"状。随着细胞加压时间延长,长梭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去分化现象明显,老化速度加快,坏死细胞明显增多。施加压应力第3天,6 h组和12 h组MMP-1、MMP-3、MMP-13表达明显增高,TIMP-1明显下降,且加压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24 h组分别与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长期压应力可使MMP-1、MMP-3、MMP-13表达增高,TIMP-1表达降低,并抑制细胞增殖,同时MMP-1、MMP-3、MMP-13表达水平与压应力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和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37例三踝骨折患者,随访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采用Baird-jaekson评分标准评价结果.结果 37例患者得到3~3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切口感染、骨不连和内固定失败病例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3例.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固定髌骨横形骨折模型的稳定性。方法基于膝关节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Patran及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双螺栓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髌骨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模拟屈膝90°髌股关节作用力600 N,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力学加载,分析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螺栓系统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螺栓与螺母相对最大位移为0.02396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47.57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57.40 MPa,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119.9 MPa;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时,克氏针相对最大位移为0.01338 mm,钢丝相对最大位移为0.00857 mm,骨折端的最大接触应力值为26.24 Mpa,骨折端的最大等效应力71.34 MPa,克氏针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63.1 MPa,钢丝的最大等效应力值为272.2 MPa。螺栓及克氏针张力带均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屈服强度。结论双螺栓固定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系统均能够用于髌骨横形骨折的治疗,螺栓固定的骨折端加压力更强,应力更为分散,克氏针张力带系统钢丝应力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55足)涉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实施外踝下微创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Ⅱ型34例、Ⅲ型19例、Ⅳ型2例。切口采用平行距下关节的外踝尖下方的横切口,长2.5—3cm,显露塌陷关节面,复位后以1~2枚螺钉进行固定。结果随访4—22个月、平均10.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1.8%。后关节面、Boe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采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微创、简单、有效,避免了跟外侧传统的广泛切口带来的并发症,能解决大多数关节面塌陷类型跟骨骨折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普遍使用的黏合剂对粉碎骨折块进行黏合复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 目的:研制具有黏接骨骼作用的生物活性骨水泥。 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通过优化实验,从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稀散性等方面确定最佳配比。 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65/3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4∶1时复合成粉体,并按固液比为1.0∶0.5(g∶mL)调拌后形成的骨水泥呈膏状,塑形性和抗稀散性能良好,固化时间12~18 min,抗压强度为(4.5±2.1) MPa。体外黏接猪股骨头抗拉强度在不同室温下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固化后2 h的抗拉强度达到24 h的94%。骨水泥为多孔状结构,孔径为100~300 μm,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布较均匀。提示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适当的力学强度以及较好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普遍使用的黏合剂对粉碎骨折块进行黏合复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目的:研制具有黏接骨骼作用的生物活性骨水泥。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通过优化实验,从骨水泥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稀散性等方面确定最佳配比。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65/3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4:1时复合成粉体,并按固液比为1.0:0.5(g:mL)调拌后形成的骨水泥呈膏状,塑形性和抗稀散性能良好,固化时间12~18min,抗压强度为(4.5±2.1)MPa。体外黏接猪股骨头抗拉强度在不同室温下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固化后2h的抗拉强度达到24h的94%。骨水泥为多孔状结构,孔径为100~300μm,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布较均匀。提示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适当的力学强度以及较好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