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外补片植入法疝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式腹腔镜腹膜外补片植入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0月13例腹股沟疝进行的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外补片植入法联合腹膜缝合覆盖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9例,直疝4例;其中复发疝1例;右侧8例,左侧4例,双侧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单侧手术时间35~85 min,平均50 min,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 d,13例随访1~28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途径腹膜外补片植入法联合腹膜缝合覆盖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代替开放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治疗RA的常规剂型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非特异性、疗效不佳、用药剂量大、给药频繁以及全身性副作用。目前,纳米技术已经能够解决传统治疗的局限性并简化疾病的复杂性,因此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正逐渐成为一种用于RA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其可使负载的抗炎药物通过主动和被动靶向至发炎区域,实现对关节的特异性、克服剂量和给药频率的增加以及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该文旨在对近年来基于纳米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在RA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如何使用纳米系统将治疗药物输送到发炎关节以控制RA进展。通过探讨目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挑战,为未来深入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共递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内窥式共聚焦显微镜(fluorescence endoscopic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FELCM)引导关节注射青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inomenin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in-SLN),并考察体外药效评估Sin-SLN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效果。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Sin-SLN,最佳处方工艺下制备的Sin-SLN包封率为64.79%±3.12%,载药量为3.84%±0.28%,测定平均粒径为(215.27±4.21)nm,Zeta电位为(-32.67±0.84)mV,初步稳定性考察中,Sin-SLN放置30 d后稳定性良好。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和卵白蛋白建立兔RA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1.5 mg·kg^(-1))、Sin-SLN组(1.5 mg·kg^(-1))和地塞米松组(阳性药,1.0 mg·kg^(-1),ig),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穿刺不注射药物,各实验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给药后,每日测量家兔膝关节直径及局部皮肤温度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膝关节直径和局部皮肤温度均下降;使用FELCM观测软骨形态学变化,Sin-SLN组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骨组织结构紧密;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发现Sin-SLN组血清中IL-1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Sin-SLN组滑膜组织病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制备的Sin-SLN粒径均匀,性质稳定,通过关节注射给药形成药物贮库,Sin-SLN可有效减轻兔关节肿胀、减轻关节软骨损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抑制关节滑膜上皮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证明Sin-SLN可以有效抑制RA。  相似文献   
6.
对7例因1,1,1-三氯乙烷意外泄漏事故引起的短期接触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人主要出现头痛、头昏、四肢无力与麻木、走路不稳呈醉酒样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一名患者接触三氯乙烷12 d后出现ALT、AST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经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轻度中毒性肝病,另一例有一过性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8.
总结及分析我院诊治的194例铅中毒及83例观察对象的病例资料。经相关分析认为,驱铅后尿铅值(CPb U)是慢性铅中毒、铅作业观察对象较好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性、正确度及阳性预测度、阴性预测度均明显优于血铅值(Pb B)、尿铅值(Pb U)、红细胞锌卟啉值(ZPP)。建议在诊断铅中毒和驱铅治疗时,尽可能以CPb U作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肝切除(robotic hepatectomy,RH)作为一项肝脏微创外科前沿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并被逐步推广应用。研究证实RH具备安全性、有效性,但相比传统手术发展历程偏短,机器人肝切除存在技术门槛高、设备缺陷多及医疗费用贵等问题。未来通过专业培训、系统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突破,朝着更理想的标准逐步改进,RH的前景值得期待。本文针对机器人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车前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 二甲双胍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出生第2天给予单次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第12 ~ 16周,大车前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对应灌胃大车前苷 10、20、40 mg·kg-1·d-1,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 25 mg·kg-1·d-1。给药结束后,进行血液和尿液生化检测,进行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TGF-β、Smad2、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含量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降低,尿液中尿蛋白(PRO)、潜血(BLO)和胆红素(BIL)含量均显著增加(均 P <0.01),肾组织可见明显纤维化改变,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降低,肾组织TGF-β的PI值显著升高,E-cadherin 和Smad7表达水平显著下调,α-SMA、 TGF-β、 Smad2和Smad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车前苷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 < 0.05或P < 0.01),大车前苷低剂量组则改善不明显(P > 0.05)。【结论】 大车前苷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及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