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一站式杂交技术与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对一站式杂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作系统评价.方法 选择行一站式冠脉杂交手术(杂交组)34例和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传统组)34例患者,经左胸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术,手术结束后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杂交组的手术时间[(257.6±49.1)min]较传统组[(387.0±57.1)min]短,术中出血量[(312.5±86.1)ml]较传统组[(796.9±161.6)ml]少(均P<0.05),而传统组开通靶血管数[(3.7±0.8)支]比杂交组[(2.9±0.6)支]多(P<0.05).术后杂交组ICU停留时间[(52.5±23.0)h]、机械通气时间[(18 3±15.1)h]、住院时间[(11.1±2.9)d]较传统组[分别为(122.2±31.3)h、(36.8±22.6)h、(17.7±5.5)d]短(均P<0.05),而术后杂交组引流量[(657.6±17.8)ml]及住院费用[(12.8±17)万元]均较传统组[分别为(484.3±228.4)ml、(10.5±2.3)万元]多(P<0.05),但术后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脑血管意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发.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创伤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豪  孙志扬  沈中华 《上海医学》2002,25(12):767-769
目的 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 (TM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 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按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值 (ISS)分组 ,A组 14例 ,ISS≥ 16分 ;B组 2 1例 ,ISS <16分。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时及第 2、3、5、7天 ,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水平。结果 A组患者血浆中TM水平为 ( 5 5 .45± 13 .14)ng/ml,明显高于B组的 ( 41.81± 16.3 1)ng/ml(P <0 .0 5 )。 17例预后不良者与 18例预后良好者相比 ,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动态检测血浆TM水平对判断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疾病的物理机制,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Q-开关Nd∶YAG激光照射离体、祛毛的豚鼠皮肤,用冲击波和声波传感器配合数字存储示波器同步记录脉冲激光作用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和声波信号,用微型计算机对信号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结果获得了清晰的冲击波和声波信号波形图,信号幅度与单脉冲激光能量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激光烧蚀效应和冲击波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声波信号对于在激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实时控制激光的能量密度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是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应答基因c-myc是促进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的关键基因。探讨针对c-myc基因的RNA干扰对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构建3对针对c-myc基因的RNA干扰序列(siRNA-1#、siRNA-2#、siRNA-3#)和1组阴性对照序列,以Lipo2000为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细胞,Q-RT-PCR检测c-my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染c-myc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和活性。结果转染3对siRNA序列48h后,各组c-myc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3组转染组之间c-myc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转染siRNA-1#、siRNA-2#序列后,c-myc蛋白表达低于转染siRNA-3#序列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而转染siRNA-3#序列组c-myc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转染24 h各组间细胞活性未见显著差异,48h时细胞活性与24h相比无显著增加,至72h时各组细胞活性有明显增加,以转染siRNA-1#序列组增加量最少。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组抑制效率基本保持为零水平。转染siRNA-1#、siRNA-2#序列后,24、48、72 h后抑制效率逐渐增加,转染siRNA-3#序列后72h后其抑制效率开始降低,各相同时间点以转染siRNA-1#序列后抑制效率最高。结论体外转染c-myc基因siRNA序列,能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细胞活性和增殖。随着作用时间延长,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后细胞活性缓慢增加,而抑制效应持续显著增加,以siRNA-1#序列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切除手术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474例肺癌合并CAPD患者临床资料,术后COPD急性加重者符合无创机械通气(NIV)指征施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支持,病情持续恶化则再次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57例NIV者,平均时间(67.4±10.5)h,其中11例NIV失败而重新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1.5±6.9)d,气管切开7例.55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 NIV可作为术后COPD急性加重患者呼吸支持首选,NIV失败需及时改行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血栓调节蛋白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血浆中的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 ,探讨它对DI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 1、2、3、5、7天 ,通过ELISA方法检测 1 2例DIC患者和 1 8例非DIC患者的血浆TM水平。结果 DIC患者的血浆TM水平 (77 83± 1 1 46ng/mL)明显高于非DIC患者 (56 56± 1 6 31ng/mL)且P <0 0 0 1。预后不良者 (1 4例 )与预后良好者 (1 6例 )相比 ,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1 )。结论 DIC早期即发生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升高 ,表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检测血浆TM水平对DI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灰黄霉素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灰黄霉素作为一种难溶的抗生素,如何提高其溶解度以利于人体吸收在国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详细描述了溶解度测定原理,准确测定了灰黄霉素在丙酮中的溶解度并发现采用溶剂能提高灰黄霉素的溶解度,弥补了这方面数据在国内外的不足。基于目前国内外灰黄霉素的生产大多采用以丙酮作为溶媒浸取灰黄霉素干菌 的方法,相关基础数据的取得对工业生产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曹因患感冒到医院就诊,不同于常人的是,医生发现26岁的她口唇、手指都呈现明显的暗紫色,这种外貌可能暗示着某些不同寻常的疾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曹挂了个心脏大血管外科号。"第一印象就是心脏病。"我接诊了小曹,翻看了她带来的历年各地医院超声检查单,不禁非常惋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三房心,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应该是没法手术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采用颈静脉、尾动脉、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在100ml/(kg·min)流量下维持转流60min,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分析.结果:20只大鼠全部穿刺成功,在设定条件下完成体外循环,术后存活均>1周.结论:该模型具有经济、简单、微创、体外循环参数设置接近临床、模型成功率高、术后生存期长等优点,可作为研究体外循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行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8例(微创组)与同期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0例(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瓣膜病变、合并心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微创组死亡1例,传统组死亡2例.微创组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术后机械通气、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也较传统组少(P<0.05).术后微创组随访(15.0±4.8)个月,传统组(23.3±3.9)个月.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瓣周漏、脑血管意外、机械瓣故障、溶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