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罗兹-哥特里伯法在植物蛋白饮料体系中加以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证明上述方法经过适当改良后可用于豆奶等植物蛋白型饮料中脂肪含量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自制的谷物胚芽饮料产品中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测定。经测定,自制玉米胚芽饮料中的脂肪含量为1.213%,自制小麦胚芽饮料中的脂肪含量为0.162%。  相似文献   
2.
对叔戊醇中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活度、酶质量分数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 .即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5℃ ,水分活度为 0 ,加酶量为 2 0 % .并对底物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棕榈酸甲酯 .  相似文献   
3.
布洛芬和L-抗坏血酸在叔丁醇中,用Novozym 435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得布洛芬L-抗坏血酸酯,收率30%,纯度大丁98%.热板试验和乙酸扭体试验的结果表明,与布洛芬和布洛芬精氨酸盐相比,布洛芬L-抗坏血酸酯镇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7年~2008年2年间,39名护理专业学生赴英、美、菲留学或带薪实习.19名赴英护士已有1名获得英国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2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名在澳大利亚攻读护理本科,另2名已通过雅思考试,申请国外本科大学继续深造;约占1/3左右.赴美、菲留学20名护士中4名护士已选项回国,转专业有2名,也占1/3左右.小结阶段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针对国内通行现行的国际护士教育培养方式,提出有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择  汤鲁宏 《海峡药学》2010,22(10):213-217
为了增强非甾体抗炎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的能力,设计用抗坏血酸与其形成酯类前药通过SVCT2进行运输。本文运用非水相酶促有机合成技术合成化学新单体L-抗坏血酸氟比洛芬酯获得成功。经过分离纯化,HPLC显示其纯度达到了95%以上,分子量为402,与L-抗坏血酸氟比洛芬酯的分子量相符。UV、IR、^1H NMR和^13C NMR谱进一步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一块瑰宝,贵在其毒,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毒性最强的药物之一,民间很早有用雷公藤防治各种虫害、灭鼠、毒蛆等的记载。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其毒理学与毒代动力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尚显薄弱,大量的有关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其毒性成分、中毒机理以及预防与减毒措施等的研究均是以人用药物为目标进行开展的。本文对雷公藤作为植物源杀鼠剂类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AFAE)合成新途径。实验结果表明,氢化棕榈油、大豆油和海狗油等食用油脂作为脂肪酸基团供体,在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下,在有机溶荆中与L-抗坏血酸直接进行酯交换反应形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对反应介质体系的筛选发现,在叔戊醇中用Novozym435催化此反应所得的产物浓度最高。对影响合成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适反应条件:初始油脂底物浓度为200-600mmol/L,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9h。此条件下产物质量浓度可达43.51g/L。  相似文献   
8.
对水、庚烷和叔戊醇等几种反应媒体和NOVO4 3 5(Candidaantartica) ,MML (Mucormiehei) ,LIPOLASE ,PPL(Porcinepancreas)等数种脂肪酶对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媒体及脂肪酶品种对反应影响极大 .所研究的几种反应媒体中 ,叔戊醇是唯一适用于该反应的反应媒体 .在所研究的几种脂肪酶中 ,NOVO 4 3 5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MML也有一定活性 ,但不如NOVO 4 3 5,其相对活力只有NOVO 4 3 5的 2 0 % ,其余酶种则无催化活性 .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布洛芬和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的定性检测的高灵敏度荧光薄层色谱方法。方法含有布洛芬和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的甲醇溶液在硅胶薄板上展开后分别喷洒1%的KMnO4.10%H2S04溶液和0.1%的KMnO4.1%H2SO4溶液,105℃加热30min后在365nm下观测荧光。结果布洛芬在365nm下可观测到绿色荧光,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可观测到黄色荧光,布洛芬检出极限最低可达70μg(3.4nmol).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检出极限最低可达50ng(1.37nmol)。结论本研究为布洛芬和L-抗坏血酸布洛芬酯的定性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过系统的筛选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提取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运用离子交换、分级沉淀、Sephrose柱层析等手段对此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初步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此成分属多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