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2.
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aemicencephalophathy ,HIE)患儿预后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改善预后防治智残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1997~ 2 0 0 0年我们对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了早期干预配合脑活素多疗程治疗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 2 0 0 0年我院及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的中、重度HIE患儿 10 9例 ,年龄为半小时~ 2天。分为 3组 :脑活素多疗程 +早期干预组 4 5例 ,短疗程 +早期干预组 2 9例 ,单一脑活素多疗程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FL、G CSF和IL 6在妊高征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新生儿脐血中的含量变化 ,以探讨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妊高征母亲分娩新生儿脐血清中FL、G CSF以及IL 6的含量。结果 ,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组相比 ,中性粒细胞减少组脐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FL和G CSF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和脐血清中FL的含量。结果显示 ,妊高征相关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性粒细胞数与脐血FL值呈负相关 ,早产也促进了本症的发生。临床中应当加强对妊高征分娩的胎龄较小的新生儿的监护 ,严密监测其外周血象变化 ,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甲氨蝶呤按20 mg/kg剂量给予50只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另外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戊己散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另10只处死,检测应激及免疫指标(作为治疗前水平),戊己散组给予相应水煎剂灌胃,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共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SOD、GSH、IL-6、IL-10、IgA、IgG、IgM、CD3~+、CD4~+、CD8~+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GSH、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戊己散组及生理盐水组大鼠各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P0.05),以戊己散组更显著(P0.05)。结论戊己散可有效改善甲氨蝶呤导致的应激及免疫低下状态。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呼吸机多附带同步射流雾化吸入装置,便于湿化气道。受此启发,试行将氧射流喷雾装置与B iPAP呼吸机通气管道连接,在无创通气中将解痉剂氧喷吸入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呼吸衰竭。本文报告应用此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优缺点。1对象与方法所选40例均为住院患者(2002年11月~2004年12月)。对照组(A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69±9)岁,实验组(B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8±10)岁。两组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1]。解痉剂采用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决策平衡现状及其与大五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个体化健康饮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饮食决策平衡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 fa...  相似文献   
7.
连续血液净化抢救药物性肾损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性,8岁。因耳下肿痛5d,腰腹痛伴血尿1d,无尿12h急诊住院。患儿入院前5d出现耳下肿痛,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在当地肌注“青霉素”2次无效,又予利巴韦林500mg/d、磺胺嘧啶2000mg/d静脉滴注3d。1d前输液完毕30min后出现腹痛、腰痛,呈持续性加重,继而出现血尿,共4次,每次20mL,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止血、碱化尿液、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病情无好转,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0天,胎龄40+1周,顺产,出生体重3500g.入院前2天面部出现米粒大小淡红色皮疹,半天后遍及全身,以躯干、面部为多,部分出现水疱,予维生素C、异丙嗪口服无效.半日前体温达38.4℃,全身呈密集的水痘疹,精神欠佳而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索茶碱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氨茶碱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有效成份为:1,1’-二甲基-4,4’-二联吡啶(1,1’-dimethy-4,4’-dipyridylium)。若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误服或自杀性服用,均可造成中毒,中毒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国外报道中毒者病死率为64%,国内有报道为85%-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