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危重病人的枪救治疗中.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营养治疗对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生命质量均有显著的作用。我科于2002年至2003年11月行胃肠外营养(简称TPN)治疗10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ALI/ARDS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娟  江少容  刘惠玲 《护理研究》2005,19(13):1206-1208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临床护理路径(CNP)图表应用于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CNP图表为指引进行ALI/ARDS病人的临床护理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前ALI/ARDS病人护理相关知识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LI/ARDS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应用于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观察侧卧位通气治疗ALI/ARDS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3例ALI/ARDS患者施行侧卧位通气,有效者持续1h,做血气分析;然后恢复仰卧位,1h后再做血气分析.两次测量值与侧卧位前的血气分析值进行比较.结果 8例有效者侧卧位通气1h后SpO2、PaO2、PaO2/FiO2升高,与侧卧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仰卧位1h后下降,但仍高于侧卧位前,P>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对部分ALI/ARDS患者有治疗作用,与俯卧位通气相比,实施更容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观察侧卧位通气治疗ALI/ARDS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13例ALI/ARDS患者施行侧卧位通气,有效者持续1h,做血气分析;然后恢复仰卧位,1h后再做血气分析。两次测量值与侧卧位前的血气分析值进行比较。结果 8例有效者侧卧位通气1h后SpO_2、PaO_2、PaO_2/FiO_2升高,与侧卧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仰卧位1h后下降,但仍高于侧卧位前,P>0.05 结论 侧卧位通气对部分ALI/ARDS患者有治疗作用,与俯卧位通气相比,实施更容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后行床边气管切开的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方法 对 30例患者均行床边气管切开 ,选用美国TNVIV0 35 0 0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血压、心率、Sp(O2 ) ,观察气管切开过程的循环指标和Sp(O2 )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无一例术口感染和出现循环指标的变化。结论 气管切开较气管插管具有患者舒适宜耐受 ,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 ,减少解剖无效腔从而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促进患者康复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监护措施。方法对8例脑复苏病人采取机械通气、心电监测,亚低温及高压氧治疗等脑复苏手段,营养支持等措施。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4例,复苏成功率50%,植物状态2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维持有效通气及稳定的循环,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脑复苏措施,维持肾脏、胃肠、血液及新陈代谢功能,加强心电监测及临床观察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ALI/ARDS病人侧卧位通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 18例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 ,分别于通气前、侧卧位通气 1h后及恢复仰卧位通气 1h做血气分析 ,观察变动体位通气对呼吸循环指标的影响。结果 12例侧卧位通气有效 ,有效率 6 6 .7% ;其氧分压 (PaO2 )、氧分压 /吸氧浓度 (PaO2 /FiO2 )明显高于通气前 (均P <0 .0 1) ;恢复仰卧位 1h后上述指标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通气前 (P <0 .0 5 ) ;体位变动通气时病人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结论侧卧位通气对ALI/ARDS特别是对ALI病人治疗有效 ,与俯卧位通气比较 ,实施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L I/ ARDS)病人术后监护最佳的临床护理路径(CNP)。方法 制定及临床应用 AL I/ ARDS病种病人 CNP并与常规护理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应用 CNP实验组其平均住院日比常规组缩短 3.6 7天 ,住院平均费用下降 4 7.35 % ,并发症减少 16 .6 7% ,护理缺陷率下降 6 9.11% ,P<0 .0 5。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满足感分别提高 9.0 0 %和 13.33%。结论  AL I/ ARDS患者临床护理应用CNP可提高护理品质及降低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江少容  刘惠玲 《护理研究》2005,19(7):1206-1208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临床护理路径(CNP)图表应用于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CNP图表为指引进行ALI/ARDS病人的临床护理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前ALI/ARDS病人护理相关知识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LI/ARDS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应用于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报告7例在ICU内发生循环,呼吸骤停后及时施行CPCR,做到判断及时,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防治脑死亡,本组病例经及时抢救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7例其中8例发生在ICU内.1例发生在手术室经一期复苏后转入,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71岁,平均年龄44.1岁。见附表 2体会2.1本组除1例麻醉意外发生在手术室外,余6例均发生在ICU内,有4例心跳骤停的直接原因是呼吸道梗阻缺氧所致。因此,保证气道通畅,避免缺氧是防止心跳骤停发生的重要措施,复苏后患者大多数有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故应采取气管内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以保证氧的供应,并维持有效循环,注意观察.每10~30分钟测量心率和血压。由于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应设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寻找原因,并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